乡亲们|“海归”选择做鞋垫:“我是太行山的女儿,理应回馈这片土地”( 二 )


乡亲们|“海归”选择做鞋垫:“我是太行山的女儿,理应回馈这片土地”
文章插图

图为兆村生产车间内,王威(右)与工人交流鞋垫生产情况。 韩章云 摄
一双鞋垫助一方百姓脱贫
自2011年正式投入到鞋垫事业中,王威首先注册了一系列鞋垫商标,紧跟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研发,并借助电商东风,将事业做得风生水起。而她也一直记得母亲的嘱托,“带乡亲们一起过好日子。”
“我们团队里有20多人是‘鞋垫二代’,他们的父母当年和我母亲一起做鞋垫,现在他们帮我开拓更广阔的鞋垫市场。”王威说,无论是母亲还是自己,事业版图都离不开乡亲们的支持。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看到不少太行山区的群众还过着拮据的日子,王威和团队在林州、辉县等地的太行山深处建设了9个扶贫就业点,最远的点位距离公司总部开车需要3个小时。
53岁的郭庆云是兆村鞋垫车间30余名员工之一,每天她经手的鞋垫超千双,每月为她带来2000多元的收入,成为她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
“这个活儿不需要太高的技能,工作时间灵活自由,家里有事随时可以走,厂子离我家就500多米。”郭庆云告诉采访人员,这是一个只要勤快就能挣到钱的活,也正是这份工作,帮助她家摆脱了贫困。
乡亲们|“海归”选择做鞋垫:“我是太行山的女儿,理应回馈这片土地”】而位于龙门村的鞋垫车间规模更大,在岗人数有112人,其中为留守妇女提供就业岗位85个。生在长在村里的党艳是厂长,足不出户就拥有一份事业,36岁的她表示很满足。
“村民们想走出大山不容易,山里的这个鞋垫厂,让大家在家门口每个月能挣到3000多元,切切实实帮助到许多农村家庭有了稳定收入。”党艳说,一双鞋垫微不足道,但却关乎一方百姓的生计,“对我来说这是一份很有意义的事业,因为我们的努力可以让乡亲生活得更好。”
乡亲们|“海归”选择做鞋垫:“我是太行山的女儿,理应回馈这片土地”
文章插图

图为邦尼生产车间内,正在工作的员工们。她们大多为家在附近的群众。 韩章云 摄
9个扶贫就业点的鞋垫要一双不落地回收,综合算起来其实并不挣钱,还要补贴一部分工资,管理层都建议取消。作为一名企业家,站在企业发展角度,王威心里也明白,地理位置偏僻、运输成本高的就业点已不是最佳选择。但她坚定地表示,只要企业在一天,山里的厂子就在一天。
“妈妈说,最难的时候是村民们用一双双鞋垫维持我家的生计,现在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不能忘了大家。”王威说,即使不赚钱,村里的厂子也得留着,“我是太行山的女儿,理应回馈这片土地。”
因此,至今,每周两次,从总公司出发的货车还是会一一抵达9个扶贫就业点,留下原材料,带走产成品,同时带走的,还有大山深处村民们的致富梦想。(完)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