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筑牢黄河绿色屏障——吕梁市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综述( 二 )


保障黄河长久安澜需要久久为功 。 我市优化水资源配置 , 推进中部引黄工程和县域小水网工程建设 , 加快构建覆盖全市13个县(市、区)的市域供水骨干网络 , 为“九大基地”建设提供可靠的用水保障 。 同时 , 围绕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 , 聚焦河湖保护、提高水土保持率 , 加强河湖长考核 , 压实各方主体责任 , 全面遏制河湖“四乱”问题 , 统筹解决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四水”问题 , 维持水生态健康生命 。
一汪汪碧水 , 是我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造福一方百姓的生动体现 。
生态优先
满目葱茏入画来
“以前只懂得在山上刨食 , 可山越刨越荒 , 人也越来越穷 。 现在大家在山上种树 , 不仅地好了 , 腰包也越来越鼓了 。 ”如今 , 临县碛口镇高家塔村高金有夫妇每天心里都是美美的 。 临县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县之一 。 借助造林合作社的动能 , 临县采取退耕还林等手段 , 在涉及沿黄的碛口、林家坪、丛罗峪、刘家会4个乡镇 , 全面启动黄河流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 , 实现了通道建绿带 , 园区抓提升 , 沟坡搞修复 , 现场出效果的目标 , 成为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的主战场 。
在柳林县陈家湾镇龙门垣生态经济型综合治理示范园区 , 龙门垣村村民姚艳忠在农技人员的带领下对核桃树进行修剪 。 看着眼前十几亩核桃林 , 姚艳忠感叹道 , “以前山上光秃秃的 , 一遇上个刮风天气那真是叫尘土飞扬 , 住在黄河边上也过不上个好日子 。 现在核桃林种起来了 , 一到夏天山上绿油油的 , 不仅环境变好了 , 我的林下经济收入也增加了 。 ”
“昔日看山愁白头 , 今日眺望满山金”是对柳林县龙门垣生态经济型综合示范园区的真实写照 。 按照生态治理与改善民生相结合的目标 , 柳林县统筹推进沟、坡、梁、峁综合治理和修复 , 坚持以荒山造林为主 , 林下经济、林区道路、通道绿化、村庄绿化多管齐下 。 经过多年的治理 , 当初裸露的黄土披上了绿装 , 黄河50公里区域的林木覆盖率达到了50%以上 。
生态兴则文明兴 。 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 , 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做基底 。 市委书记孙大军强调:“要把保护治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放到压倒性位置 ,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 , 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治理 , 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 ”
围绕打造绿色生态廊道 , 我市坚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和山西省“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部署 , 以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侵蚀沟治理、坡耕地整治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 ,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和“绿化、彩化、财化”并重的工作思路 , 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 , 构建生态文明体系 , 在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前提下大力实施吕梁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重要水源地植被恢复工程、交通沿线荒山绿化彩化工程 , 确保全年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 持续在一个战场打赢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两场战役 , 继续实施“三个100万亩”工程 , 推进增绿与增收双赢 。 截至2021年12月25日 , 全市完成省级营造林任务48.52万亩 , 占省级年度下达我市任务31.33万亩的155% 。 市级“三个100万亩” , 其中 , 完成营造林任务94.6万亩、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及森林质量精准提升95.31万亩、林下经济下达任务131万亩 , 构建形成了“城景通、景景通”的绿色长廊和“林果相随”的富民大道 , 筑牢了拱卫黄河流域的生态屏障 , 让绿色成为美丽吕梁的底色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