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上海免费的古典园林,藏着一座百年书院,梅花开得正好却空无一人( 二 )



在这个位于上海却难得可以包场的公园里 , 与其他公园最为不同的 , 莫过于园内的诗书雅韵 。 既有新建的仿古建筑 , 也有真正的市级文保建筑 。

从青溪书院到知道书院
知道书院是公园里的主体建筑 , 既是一处仿古建筑群 , 又是一座主题纪念馆 。 它的历史 , 可以追述到公元1800年 , 创建者是松江知府赵宜喜、青浦知县庐温恭、庐焌 , 地点就在万寿塔院旁 。 书院位于青浦老城厢的边缘 , 直面淀浦河的渡口 , 过去的学子可以坐船到渡口 , 上岸后直接进入书院 。

从元至清 , 文脉昌盛的青浦书院林立 , 重学重教 。 后来 , 由于当时去城南颇为不便 , 有司在城内又造了一座新的书院 , 万寿塔院边的青溪书院就式微了 。 几年前 , 在青浦环城水系公园规划的时候 , 园方在原址重建了青溪书院 , 延续了书院的百年文脉 。

现在的书院名为知道书院 , 从大门进入进入后 , 建筑群呈严谨的中轴线对称式布局 , 中间有师觉堂、文昌阁两座主要建筑 。 师觉堂会定期举办各种讲座 , 平时不开;文昌阁为藏书楼 。 两厢陈列通过大量文献、实物以及图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 , 立体展示了1700多年间、青浦44位名人的生平事迹 。


从古到今 , 华亭二陆 , 元代著名书画家管道升 , 清代学者王昶 , 小说家陆士諤、数学家吴文俊 , 革命家陈云的故事 , 都在展厅里一一呈现 。 青浦这片人文荟萃、精英齐聚的古老土地上 , 历史积淀厚重 。


开园一年多 , 书院内的仿古建筑依然一片崭新 , 穿行在重重回廊里 , 步移景异 , 飞檐翘角映照出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滚滚的车轮 。 藏书楼背后的小花园 , 又让人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之感 。



万寿塔 , 乾隆皇帝的“祝寿塔”
万寿塔因位于青浦县城南门外而俗称“南门塔” , 已有近300年的历史 , 是整个青溪园里最古老的建筑 。 万寿塔塔既不是佛塔 , 又不是道塔 。 它的建造始于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 , 乾隆批准了青浦地方官的减赋轻徭奏请;当地地主士绅得益不小 , 于是为了表示感恩 , 在乾隆生日时集款修建了这座塔 , 故名“万寿” 。

几百年间 , 万寿塔可谓“命运多舛” 。 由于是砖木结构 , 1778年时遭遇雷击损毁严重 , 1883年时遇到大火 , 塔刹、腰檐、平座、楼板扶梯均被焚毁 , 仅剩塔身 。 后来就是漫长的战争年代 , 一直无力修复 。 直到2009年才真正得以修复 。 塔高七层 , 高33米 , 2014年时被列入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

不大的塔院里蜡梅飘香 , 墙角摆放着香花桥街道修缮时挖掘出的“后土之神“、下马碑等石碑 , 年代不详 。 偶尔微风吹过 , 塔身檐角的风铃被吹响 , 衬托得整个塔院更为安静 。 绕塔一周 , 没有遇到任何一个游客 , 只有一只三花猫咪躲在院子里的草丛深处 , 注视着到访的每一个客人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