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从巴蜀到吴越,看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交流互鉴( 二 )


文章图片

西周羊首兽面纹铜罍 四川博物院藏
本次展览还汇聚来自四川博物院的西周羊首兽面纹铜罍、西周牛首耳铜罍;湖北省博物馆的嵌绿松石云雷纹铜匜(yí , 古代盥器)、铜虎尊等 , 造型精妙 , 精美绝伦 。
遗址|从巴蜀到吴越,看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交流互鉴
文章图片

春秋 嵌绿松石云雷纹铜匜 湖北省博物馆藏(资料图)
荆州博物馆馆藏铜升鼎(附匕)是楚国文物中比较代表性的器型 , 目前仅在少数楚国高级贵族墓葬中出土 , 其最大的特征是细腰 , 或称束腰 。 这种细腰或者束腰是楚人对鼎这一传统礼器所做的最大革新和重大突破 。
遗址|从巴蜀到吴越,看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交流互鉴
文章图片

绍兴市柯桥区博物馆收藏的铜鸠杖 , 杖首顶端铸一鸟 , 呈展翅欲飞状 。 杖镦底端跪坐一人像 , 头上蓄发至额前和耳部 , 脑后一椎髻 , 双手扶膝 , 腰间系带 。 这件青铜鸠杖杖底端跪坐的人像清晰地展示了两千多年前古越人的形象 , 它双目圆睁 , 额前是整齐的头发 , 全身上下布满各种形状的纹饰 , 是一个典型的“断发文身”的古越人 。
大众耳熟能详的吴越文明的代表性文物是越王勾践剑 。 此次特展中展出了一把公元前448年在位的越王勾践重孙“州勾”使用的剑 。 这把剑两面分别刻铸“越王州勾”“自作用剑”的错金铭文 , 剑身光亮而不锈蚀 。 据考证 , 这种铬盐氧化表面处理技术是为越国绝技 , 但早已失传 。 州勾青铜剑共存世11把 。
巴蜀并辉
第一部分“巴蜀并辉” , 主要介绍长江上游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区两个重要古国——巴与蜀 。 这里有以三星堆文化和十二桥文化为代表的蜀文化 , 也有与之并辉共融的巴文化 。 带有神秘气息的戴金面罩铜人头像、象征通天神木的青铜树、代表古蜀人眼崇拜的铜眼形器等精品文物在这一部分均有展示 。
遗址|从巴蜀到吴越,看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交流互鉴
文章图片

戴金面罩铜人头像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三星堆青铜人头像上的金面罩 , 说明当时的古蜀人视黄金为尊 。 但作为常设于宗庙的祭祀神像 , 面部饰以黄金的目的或许是因为古蜀人认为金面罩可以娱神 , 使神更加灵验 , 这应当也是高贵、权威的身份地位的象征 。
遗址|从巴蜀到吴越,看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交流互鉴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