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山氏|我喜欢在夏天的夜晚,出去看石头生长丨周末读诗( 三 )


小知不及大知 , 小年不及大年 , 上古有大椿者 , 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 我等此生不足百年 , 又如何能知?漓江两岸姿态奇异的山峰 , 谁敢肯定它们不是由一群史前巨兽化成?也许它们被施了魔法 , 也许其中有些只是入定 , 也许哪一天就会醒来 。
古代很多诗人都写过《望夫石》 , 写的都是石头的相思 , 其中王建的诗最为质朴平实 , 然而又能曲尽人意 。 “望夫处 , 江悠悠” , 一启始便使人愁 , 亦景亦情 , 江水悠悠流不断 , 一日千年 。
刘禹锡的《望夫石》曰:“终日望夫夫不归 , 化为孤石苦相思 。 望来已是几千载 , 只似当时初望时 。 ”前三句铺叙 , 都是散文 , 唯有最后一句是诗 , 即化为石的那一刻 , 时间停止 , 定格在初望时 。
王建的这首 , 句句是诗 , 每个句子都能唤起我们的内在感知 , 最后一句尤为点睛之笔 。 “行人归来石应语” , 石不是石 , 当行人归来 , 到那时候 , 石就会开口说话 。
涂山氏|我喜欢在夏天的夜晚,出去看石头生长丨周末读诗
文章图片

清 朱耷《鱼石图卷》(部分)
无才可去补苍天
/ /
《题自画石》
(清)曹雪芹
爱此一拳石 , 玲珑出自然 。
溯源应太古 , 堕世又何年?
有志归完璞 , 无才去补天 。
不求邀众赏 , 潇洒做顽仙 。
/ /
好小说都是好神话 。 纳博科夫的这句话 , 可以用作对《红楼梦》的评价 。 曹雪芹在小说的第一回叙述创作缘起 , 开篇就引入女娲补天的神话 。 女娲氏炼石补天 , 炼成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 补天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 , 单单剩下一块未用 , 弃在青埂峰下 , 此石自经锻炼 , 灵性已通 , 遇一僧一道 , 从而幻形入世 , 是为宝玉 。 从寓言角度来看 , 《红楼梦》的故事框架是顽石历劫 , 所以也叫《石头记》 , 借石头作为叙事者 , 不仅富有超现实色彩 , 更具多义隐喻的性质 。
灵石崇拜普遍存在于古代不同民族的文化信仰中 , 古人将石头看作力量、生命、永恒和信义的象征 。 不仅《红楼梦》以灵石为叙事者 , 《西游记》里的主角孙悟空亦是东海神州花果山上一仙石孕育而成 , 而《水浒传》的第一回便出现一块青石板 , 所镇的就是龙虎山下一百零八个魔君 , 即后来的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 。
曹雪芹故意将自己的作者身份隐去 , 而请石头作为叙事者 , 又让其幻形入世化为故事的主人公 , 聪慧的读者都能明白 , 灵石、宝玉、作者 , 实为一体 。 上面这首《题自画石》便可明示 , 曹雪芹画了一块石头 , 等同于他的精神写照 , 并为其题诗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