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洛|我喜欢在夏天的夜晚,出去看石头生长丨周末读诗( 二 )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 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块石头 。 不必黄山奇石 , 不必苏轼的“雪浪” , 随手在河边、在山谷捡一块石头 , 拿回来放在家里 , 也添得不少山水气象 。
古代藏石赏石风靡士林 , 爱石成癖 , 为石写诗最多的 , 也许当数唐代诗人白居易 。 比如《双石》《太湖石》《青石》等诗 , 洋洋洒洒 , 对着一块石头 , 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 石头之可爱 , 之美德 , 正在于沉默吧 , 你尽管说 , 石头安静着 , 坦率的目光令你忽然感到赤裸 。
莲石 , 这两个字放在一起 , 即是莲和石两样事物并置 。 自然万物 , 彼此间有着天然的默契 , 比如在盆栽植物旁边放一块石头 , 看上去就很舒服 , 如果放一个塑料袋或手机 , 感觉就不协调 。 石和莲 , 把它们连在一起的是水 。
乐天给朋友寄去“青石一两片 , 白莲三四枝” , 收到这份礼物该有多惊喜 , 何况还附了一首诗 。 他的心也随之到了东洛 , 并遥想朋友将如何安置莲石 , “石倚风前树 , 莲栽月下池” 。 待到白莲花开 , 邻郡不远 , 不知我能否归来?
青石白莲 , 皆出尘之物 , 洁净清冷 , 乐天或借以寓意“岁晚有心期” , 到时还乡 , 与朋友在东洛共度晚年 , 安贫乐道 , 自在逍遥 。
东洛|我喜欢在夏天的夜晚,出去看石头生长丨周末读诗
文章图片

清 朱耷《石头桐子图》
望夫处 , 江悠悠
/ /
《望夫石》
(唐)王建
望夫处 , 江悠悠 。
化为石 , 不回头 。
山头日日风复雨 ,
行人归来石应语 。
/ /
人有没有可能化为石?对于超出经验和认知范围的事 , 我们如果不能证明 , 至少应保留其可能性 。 计人之所知 , 不若其所不知 。 回答“不知道” , 远比回答“不可能” , 更有智慧 , 因为向未知敞开 , 就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发现 。
石生人、人化为石的神话学背景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 。 原始初民相信大石通灵 , 具有生殖能力 , 据《淮南子·修务篇》记载 , 大禹之母狄得石如珠 , 吞之生禹 , 大禹的儿子启 , 就是涂山氏至嵩高山下化而为石 , 从石中生出了启 。 在中原神话中 , 蚕神嫘祖死后化为奶头山 , 相传其山颇灵验 , 后世人常敲山前一块大青石许愿 。
望夫石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极广 , 各地多有 , 版本不一 , 情节大同小异 , 都是夫去不归妇人伫望日久化为山石 。 安徽涂山 , 武昌北山 , 桂林漓江 , 广东清远 , 香港沙田 , 都有“望夫石” , 前二者在上古典籍中已有记载 , 后三者系石形似妇人 , 有的似还背着孩子 , 因此当地便幻想出类似的故事 。 究竟是否系人所化 , 我们不得而知 , 毕竟有较多文字记录的历史也才不到三千年(史书的信念系统未必可靠) , 而涂山氏如果真的化为石 , 那也已经四千多年了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