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重墙|秦始皇兵马俑,两排俑之间的土堆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不挖掘?

话说始皇陵里间隔开兵马俑的“土堆”,的确有些人对这它产生好奇,左边是历经千年沧桑的兵马俑,这也让人从而对“土堆”进行联想,会不会这土堆里还有着什么珍贵文物没有挖掘出来?
承重墙|秦始皇兵马俑,两排俑之间的土堆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不挖掘?
文章插图

其实是真的没有了,最宝贵的兵马俑都已经“原形毕露”了,不管是秦始皇还是秦二世,他们都没必要在土堆里藏着什么宝藏,毕竟这是一座皇陵,而不是藏宝库。所以要是想解读这些土堆,关于它们的存在,理应从多个角度来剖析,例如政治角度,例如建筑角度。因为先秦乃至于秦代的“建筑体系”已经建筑逻辑已经不可追溯,关于秦代人的“建筑风格”,我们不可能用现代的眼光去共情,能让如今的人理解兵马俑的,不是秦代的建筑规则,而是自秦代以来传承的文化。而这兵马俑里,也蕴含着秦代的政治文化,这些不能活动的“兵马俑”中,也有着不同等级的政治分层。要知道,自古以来的军队,都不是“人人平等”的组织。这个“不平等”,不是指人的权利的不平等,而是指“地位”的不平等,例如士兵听令于兵长,兵长听令于将军,这种地位是因为能力的强弱而区分出来的。而兵马俑作为始皇帝的“地下军队”,编制和规模都是以秦朝军队为原型的,照这个角度一看,其实土堆的第一个明显作用就凸显出来了。那就是“区分地位”,也可能是区分兵种和一些特殊的军队记号。
承重墙|秦始皇兵马俑,两排俑之间的土堆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不挖掘?
文章插图

这其实是大秦最为丰富的一种军事文化: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对于后世人而言,大秦给予后世封建皇朝最宝贵的启发便是“以爵强武”。要知道,秦朝的“爵位”的划分是很多的,整整有二十级的分布,从最低等的“公士”,再到最高等的“彻侯”,要想获得这些爵位,最直接的方式便是通过战胜敌人,获得敌人的“头颅”来换取军功,军功再次兑换,便是爵位。比如在“长平之战”中,白起虽然包围了赵国的大军,显得占据了优势,但是秦国当时的军队且数量不足,随时可能被赵国反扑。秦昭襄王为了征召国内十五岁以上的男儿临时奔赴战场,用的便是这套“军爵制”,当时一度达到只要用一个敌人的“头颅”就能换取爵位的地步,于是白起得以坑杀赵国四十万军队,奠定大秦的地位。由此可见,秦朝的军队中,有爵位的人是不少的,而且因为杀敌的不同,爵位也不同。所以再把这套“军爵”逻辑放到兵马俑中来看,那么这些土堆的作用就很明显了,那就是为了分开一批批不同爵位、军事职位的秦俑,所以这些土堆才这么多。又因为秦代具体的军事划分已经归类无法追溯,所以这些土堆具体的“间隔”标准也已经不能得出。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