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岭南新地标:中国顶尖大师打造,口碑爆了( 六 )


这“眯缝眼”一看就知道里头几层楼 , 因为它都是设置在楼板上 , 有时候会有小孩好奇 , 趴在那儿往里看 , 可能大人也跟着趴下去 。


月牙窗不仅提供了光线 , 也作为观察周围环境的框架


荷塘边的月牙墙 , 也使用了弧线元素
我们有很多石墙面 , 但你在里面不会觉得这个房子怎么会那么笨重 。 实际上通过月牙窗 , 有一条地光 , 所以感觉咱们这个房子实际上是偏轻的 。
月牙窗提供了一种辅助的采光 , 营造这样一个氛围 。 从地面上给室内补充一些自然光 , 然后根据空间使用的需要 , 适量设置人工光源 。


根植于塱头村在地文化 , 主楼材料选择当地的红砖和传统的青砖


搭配素混凝土创造一个当地的公共空间 , 延续传统的文脉
站在下沉庭院这儿 , 可以看到三种不同的外墙材料 , 用传统的红瓦镶嵌在墙的表面 , 转过去是传统的青砖 , 又是红瓦墙 , 然后又变成混凝土 。
在“春阳台”我们把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用法都放在一个空间里 , 青砖、红瓦、混凝土之间相互呼应 , 结合出的质感是比较和谐的 。


混凝土挑檐 , 适应广州湿热气候 , 可以遮阴避雨
过去三年 , 我大概有10个工地 , 同时干十好几个项目 , 很多项目是重叠做的 , 就意味着一件事情、一个项目很少是完全孤立地想的 。
我们在“春阳台”设置的是小挑檐 , 60公分 , 廊下就够了 。 因为气候变暖了 , 过了长江 , 建筑设计“挑檐”这事儿越来越是一个必须的 。
像在温州医科大学 , “挑檐”又变成了一个空间的元素 , 两个10米大挑檐中间有一条缝 , 它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半室外空间;在重庆 , 我们是把老建筑的檐再往下多拉一点 , 檐下可以摆桌子 , 可以坐着喝杯茶什么的 。


逐步振兴的古村
我们几乎没做过这么快的项目 , 施工时间特别的短 , 因为这个项目我现在相信奇迹是会发生的 。

最近我来这边参加一些活动 , 听说来到这儿的游人变得多了起来 , 附近的餐馆包间都翻倍了 , 古村里好像还开了咖啡馆 , 这证明我们的项目对村子确实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 。
我们希望“春阳台”也能够变成古村落的后代 , 向塱头古村致敬 。
部分素材提供:非常建筑、唯品会公益、田方方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