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台籍专家学者为连江乡村振兴“支招”:念好“山海经” 讲好畲村故事

中新社福建连江11月26日电 (采访人员 闫旭)“连江县位于闽江出海口、两岸交流的前沿 , 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 多元多变的自然地理地形 , 很适合借鉴台湾经验发展亲子家庭自驾游 。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学会理事长李健果说 。
“聚合两岸智慧 , 共建美丽连江”在闽台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乡村振兴经验分享会26日在福建福州连江县举行 , 李健果以《打造乡村文旅产业 玩转连江蓝色资源》为题作专家讲座 。
结合台湾发展乡村文旅的经验 , 李健果从美学、人情、趣味、时潮、体验和解释等元素为切入点对连江文旅产业进行剖析 。 他建议 , 连江应立足地理、生态资源和文化产业资源优势 , 创新发展思路 , 以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 念好“山海经” 。
连江县地处福建省东部沿海 , 与台湾、马祖列岛一衣带水 , 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通、商缘相连 。 2015年“黄岐—马祖”航线开通 , 成为两岸最短客运航线 , 被台胞称为“海上巴士” 。 2019年12月 , 福建连江向马祖近期供水工程在黄岐启用 , 两岸融合发展走出重要一步 。
近期 , 连江县开展“在闽台籍专家学者助力连江乡村振兴现场会暨连江县台湾人才活动周”系列活动 , 包括台湾团队乡建乡创合作项目考察等内容 , 借助台籍专家学者及优秀台湾青年创业团队的智慧和力量 , 助力连江乡村振兴及对台融合发展 。
李健果在台湾曾从事媒体行业十余年 , 走遍了大大小小的乡村 , 采访乡村旅游、民宿产业、社区营造的发展现状 。 “大陆幅员辽阔 , 乡村类型多样 , 不一定适合复制台湾的模式 , 但可以借鉴很多经验 。 ”李健果说 , 连江具有深厚的传统渔业文化、精彩的畲族民族风情、传统古城建筑、华侨商贸文化等 , 都可以成为乡村旅游的人文优势 。
近几日 , 两岸专家、学者深入连江县山区沿海平原乡镇 , 实地走访了长门村、小沧村、七里村、同心村等正在实施中的闽台乡建乡创合作项目 。
维哲环境与设计理论研究室主理人张示霖对小沧村的好山好水印象深刻 。 “小沧村地处福州市第二饮用水源保护区内 , 经济发展受限 。 但是这里优越的生态环境也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优势 。 ”张示霖说 , 突出地方特色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
福建工程学院互联网经贸学院台籍教师曾俊杰则注意到了小沧村的畲族传统服饰和古老的织布机 。 他认为 , 应该把当地的乡村旅游与畲族文化相连接 , 注入更多畲族风情体验 , 寓教育于休闲 , 这样才能延长游客停留的时间 , 拉长休闲观光产业链 。
曾俊杰也认为 , 连江特产鲍鱼 , 也可以打造成乡村旅游的“IP” 。 “在台湾屏东 , 我们有黑鲔鱼文化观光季 , 就是一次成功的事件营销 。 ”曾俊杰告诉采访人员 , 黑鲔鱼文化观光季就是结合屏东自然景观资源、农渔特产文化以推广观光旅游 , 连江也可以借鉴这一经验打造“鲍鱼文化季”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