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乡村旅游:风生水起,形神兼备( 三 )


诸如此类的实例在全国还有很多,诸如,浙江省丽水市茶排村先后实施了古民居修缮、村庄环境整治、古驿道修复、文化礼堂修缮等项目,引进上海民宿品牌,实现闲置古民居的活化利用,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发展乡村旅游的有效模式;山西省晋城市司徒村打造集娱乐休闲、民俗体验、美食购物为一体的“司徒夜市”,将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乡村戏剧作为旅游吸引物,再现晋商文化、煤铁文化等风俗人情,为乡村夜间经济注入文化内涵。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用好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近年来,乡村旅游以其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能力、巨大的带动作用,成为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重要方式。
在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双龙营镇,一个名为仙人洞村的彝族撒尼人聚居村寨,从曾经极度贫困落后的村落,摇身一变为当地的首富村。如今,步入村庄,可以看见石峰或矗于湖泊之中,或兀立于草坪之上,整个村寨山连山、水绕水,湖光山色浑然一体,山山有奇洞,洞洞藏秀水。
谁曾想,这里曾经一到夏天青黄不接的时候,村民不得不背着口袋去隔壁村借粮食,仙人洞村被外界称为“口袋村”,年人均收入不足300元,人均有粮180公斤。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该村党员干部团结全村群众,用20多年时间,实实在在走出了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乡村致富路。目前,这里常住村民共196户981人,旅游从业者810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万余元,民宿客栈200余家,家家户户开门迎客,吃上了“旅游饭”。几乎所有在外地上学工作的年轻人,都回到村里,还有不少外地乃至外省的年轻人携资金和技术纷纷前来。
眼下,我国也正为世界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着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余村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十余年来,余村关闭矿山,修复生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功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了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的共赢。余村案例,也带动了中国广大乡村的积极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全社会共识。
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西递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以徽派传统古建筑和田园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西递村通过探索文化遗产在保护中活化利用,“人、物、景”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从一个欠发达的村庄转变为国内外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振兴|乡村旅游:风生水起,形神兼备
文章插图

安徽省西递村图片来源于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
余村和西递村是中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缩影。通过多年实践,乡村旅游“景区带村”“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帮助众多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了脱贫摘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将与相关产业进一步融合,托起百姓富裕富足的金饭碗,塑造乡村宜居宜业新形象,用“美丽乡村”在“美丽中国”建设中贡献力量。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