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江西省赣州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显成效 山复绿 水转清 果飘香( 二 )


石城县坳背村村民黄小勇 , 今年获得40万元政府奖励 。 这笔奖励来自赣州市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项目 。 2014年 , 黄小勇回到家乡 , 包下6000多亩荒山进行治理 , 建草灌乔治理区、油茶经济林治理区、水保监测试验区……几年间 , 一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了 , 年产值达1000万元 。
“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离不开投入 。 ”赣州市水土保持中心主任黄菊兰介绍 , 近年来 , 市里以1.23亿元以奖代补资金 , 撬动社会资金1.43亿元 , 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69平方公里 , 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 汇聚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强大合力 。
治理水土流失 , 需要制度护航 。 赣州把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和河长制考核指标范围 , 水土保持工作年年有计划、有部署、有考核、有奖惩 。
赣州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 , 打造水土保持生态综合体 。 在上犹县梅水乡园村 , 茶园宛如绿毯 , 一行一行茶树间 , 坎下沟、引水沟、排灌沟等水保设施格外引人注目 。
“以小流域为单元 , 将水土保持融入乡村振兴工作中 , 探索实施生态经济型、生态清洁型和生态旅游型小流域等多种治理模式 , 立体综合治理水土流失 。 ”上犹县水利局局长华明桂说 。 园村综合利用茶产业造绿、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护绿等措施 ,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
治理成效显现 , 措施不断升级 。 曾在赣州水土流失治理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竹节水平沟” , 有了升级版 , 走进山林 , 沟内多长满了青草 。 坚持系统治理、科学治理 , 赣州市着力打造上犹园村、安远官溪等生态清洁型、生态经济型和生态旅游型小流域61条 。
生态环境好 , 百姓口袋鼓
山绿了 , 如何让群众富起来?
走进赣州市兴国县龙口镇都田村 , 漫步在塘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 会发现万秀娟的“都甜农庄”就藏在青山绿水之中 。 “生态养殖、绿色休闲、养生度假 , 咱们都能干!”万秀娟说 。
生态农庄为什么选址都田村?“好生态就是金字招牌!”万秀娟坦言 , 示范园治水固土 , 是农庄果树的天然屏障;园区环境美 , 人气越来越旺 。 如今 , 农庄带动周边农村一起发展 , 村民不仅有了流转收入 , 农闲时还能到这打工 。
“绿富双赢 , 生态环境好 , 百姓口袋鼓 。 ”兴国县副县长唐芳浩说 , 近年来 , 县里把治理水土流失与发展小流域经济结合起来 , 在资金、技术上给予帮扶 , 帮助群众开发种植脐橙、梨、油茶等经果林 。 如今 , 兴国县有油茶66.1万亩、脐橙16万亩 , 杨梅、蜜梨、猕猴桃、茶叶等4万余亩 , 蹚出一条生态富民的绿色发展之路 。
坚持水土保持优先 , 种植方式变了 。 在赣州市定南县岭北镇含湖村的柑橘种植基地 , 一排排金黄的柚子和柑橘挂满枝头 。 经过生态改造 , 昔日废弃矿山变成了“花果山”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