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具体内容


2035年远景目标
实现教育现代化
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基本建成教育强市
推动成为学习型城市、人力资源强市和人才强市
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
不同阶段教育更加公平、优质
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明显增强
教育竞争力、影响力显著提升
形成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教育综合实力处于中西部前列
为推进高质量发展 , 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
“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
八项重点任务
一、立德树人全面落实重点计划
1、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计划
建强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
评选一批思政课建设优秀案例 , 培育一批学科育人示范课程
培育一批国家级课程思政先进典型
2、实施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建设计划
持续开展大中小幼一体化教研活动
持续开展立德树人“示范区县”“示范学校”“品牌项目”创建活动
编制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和地方教材
3、实施“五育融合”品牌建设计划
建立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在线管理平台
建设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区县和实验学校

二、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发展重点计划
1、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计划
通过国家督导认定的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县比例达到50%
新增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学位数5.4万个
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5%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巩固在85%以上
二级及以上幼儿园占比达80%以上
2、实施义务教育优质资源拓展计划
集团化办学率全市达到70%以上,中心城区达到80%以上
学区制管理全覆盖
3、实施普通高中发展促进计划
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75%
建设50个课程创新基地、100门精品选修课程
基本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
4、实施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提升计划
建设民族教育特色学校50所 , 民族地区高水平职业院校5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项目覆盖80%以上民族地区学校
开发100门以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保程资源
5、新增一批特教机构
新增10所特殊教育幼儿园
新增3所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学校
新增3所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学校
20万人口以上的区县特殊教育学校(中心)全覆盖
6、实施基础教育教研质量提升计划
区县教研机构标准化建设覆盖率达到80%
分学段建设一批市、区县两级校(园)本教研示范基地
三、职业教育提质增效重点计划
1、实施职业院校高水平发展计划

支持10所国家级“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发展
建成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2所、专业群12个
建设市级“双高计划”高职院校15所、专业群60个
建设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40所、优质专业120个
建设国家级优质技工学校10所、优质专业10个
建设市级“双优计划”优质中职学校50所、专业210个
2、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计划
支持永川建设西部职教基地,开展“产城职创”融合发展试点
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20个
建设一批实体化运作职业教育集团,探索
中国特色学徒制
评选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
3、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
开展国家职教改革省域试点
推动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
中职生升学比例达到50%以上
建成一批信息化标杆学校
建成一批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重点计划
1、实施高校布局结构优化调整计划
支持一批高校分校区建设
新增2个中外合作办学非独立法人机构
引进5所国内知名院校来渝合作办学
2、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
力争新增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所
建成高水平“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新农科”特色高校12所
建成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20个
建成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20个
力争新增2—3所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理工农医类专业在校学生比例提高到60%

3、实施一流学科建设专项
力争新增国家一流学科3个,建成265个市级重点学科、50个左右市级一流学科、50个“人工智能+学科群”
力争50个左右学科进入世界高水平学科 , 2—3个学科进入世界顶尖学科;15个以上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
4、实施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双万计划”
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00个,国家一流课程200门
新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以上
5、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力争1个大科学装置列入“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建设3—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
建设市级高校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20个、高校创新研究群体100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0个
争取高校牵头的27个高水平科研机构(贝目)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
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5—20项
6、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建成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2个 , 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或培育单位1—2家
【重庆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具体内容】力争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项40项左右
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期刊3—5种
五、终身学习资源扩容重点计划
1、实施终身教育基地建设计划
建设市级社区教育示范基地30个
建设职业院校老年教育示范基地10个
建设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20个
2、实施终身学习高质量发展计划
培育示范性终身学习团队30个
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终身教育项目20个
建设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200门
六、教师队伍建设重点计划
1、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建设高水平示范性师范大学2所
新增教育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
力争20个师范类专业入选一流本科专
建设10个示范性教师发展机构
建强100个左右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展基地
培育50个左右教帅专业友肢小汇子仅
2、实施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培养教育高层次人才2000名以上
幼儿园教师持证率达到99%
继续实施高校“巴渝学者”计划
3、实施职业教育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建设计划
建设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30个
新增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5个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5%
4、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计划
新增各类高层次人才400名、国家级人才团队25个
七、智慧教育发展重点计划
1、实施智慧教育创新发展提升计划
创建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2个
建设市级智慧教育应用示范区县15个
建成市级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250所、市级“名校网络课堂”建设示范学校200所
2、实施智慧教育应用创新推进计划
建设智能化学习空间,实现全市适龄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全覆盖
八、教育开放合作重点计划
实施教育对外开放提质计划
新增20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建设60门来华留学全英文授课品牌课程
建设50所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和100所中外人文交流窗口学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