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敦煌 从敦煌资料看唐人的择偶条件

媒妁婚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婚姻形式,但在唐代这一较为开明的封建社会中,男女打破了媒妁婚的束缚、能按自己的意愿择偶的事发生得多一些,在敦煌这一特殊地区发生得更多 。当时,敦煌的少女地位相当尊贵,她要亲自选夫、问夫 , 这种情况反映在敦煌写本的敦煌民间故事赋——《下女夫词》里,它渗透着敦煌的特点 , 也是唐代高度的封建文明在婚俗上的反映 。
文章插图
《下女夫词》所体现的婚俗表明,新娘要在隆重的结婚仪式上亲自询问新郎,直到她得到满意的回答后 , 才最后正式地表示愿意嫁给他 。这种询问的意义除了表示女子有按自己的意愿择偶外,还有以下重大意义:
一是拥护大唐政权,反对民族侵略 。
敦煌自汉唐以来都是汉族集居地,但由于地处边陲 , 经常受到异族的侵略 。例如《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二载:“贞元二年秋八月丙戌,吐蕾尚结赞大举寇泾、陇、彬、宁,掠人畜,苍禾稼,西鄙骚然 。”“吐蕃常以秋冬入寇……得唐人 , 质其妻子……俘掠人畜万计而去 。”这种侵略给唐代西北地区的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 一旦敦煌沦为异族野蛮的奴隶制的桎梏中,历史大倒退给敦煌人民带来的便是城镇沦为废墟,田地夷为荒丘,戈壁变成坟?。嗣裣萦诩野苋送龌蛴朗雷雠サ乃罨鹑戎?。所以,民族的生死存亡问题改变了敦煌人民的心理和婚俗,在结婚时男女双方问答的仪式中,他们围绕着一个绝大的矛盾提出问题,这就是民族矛盾 。
这正如《下女夫词》中所说的:“只要绫罗千万匹,不要胡觞数百杯 。”“胡”在这里泛指异族,绫罗千万匹在这里象征汉族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 , 词的意思是宁愿嫁给汉族 , 决不与胡人婚配 。
例如以下一段问答:
女问:本是何方君子,何处英才?精神磊朗,因何来到?
儿答:本是长安君子,进士出身 。选得刺史,故至高门 。
女问:既是高门君子,贵胜英流,不审来意 , 有何所求?
【唐代的敦煌 从敦煌资料看唐人的择偶条件】儿答:闻君高语 , 故来相投,窈窈淑女,君子好逑 。
女问:金鞍骏马,绣褥交横,本是何方君子 , 至此门庭?
儿答:本是长安君子,赤县名家,故来参谒 , 聊作荣华 。
女问:使君贵客,远涉沙碛,将郎通向,体内如何?
儿答:刺史无才,得至高门,皆蒙所问,不胜战陈 。
从以上这段问答的内容看来,不能从表面上理解无非是夸饰门第与才貌,而是十分强调自己是“长安君子,赤县名家”,它意味着拥护大唐政权,和奴隶制的野蛮侵略相比,这是有历史的进步性的 。
推荐阅读
- 司马迁遭受的宫刑是什么 宫刑是什么
- 肺炎应该如何治疗 肺炎都是怎么治疗的
- 牙齿整形是怎么弄的图片 牙齿整形是怎么弄的
- 电熨斗烫衣板的正确使用方法图片 电熨斗烫衣板的正确使用方法
- 白血病的数值是多少 白血病白细胞值是多少?
- 选购铝型材的五个因素如何 选购铝型材的五个因素如何理解
- 文不加点的意思 文不加点的意思和例句
- 大寒是什么意思含义 大寒是什么意思
- 石塑防滑地砖的三大特征详解 石塑防滑地砖的三大特征详解图片
- 白血病的血常规有哪些异常图片 白血病的血常规有哪些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