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生抱柱至死方休这句话什么意思 尾生抱柱

尾生抱柱的意思和典故尾生抱柱是贬义词 。
尾生抱柱,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典故出自战国·庄周《庄子·盗跖》 。这则成语是说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用以比喻坚守信约,至死不渝或固执而不知变通的守信 。其自身结构为主谓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等 。
成语出处:“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战国·庄周《庄子·盗跖》)后人据此典故提炼出成语“尾生抱柱”,亦作“尾生之信” 。
成语寓意:尾生抱柱这则典故中痴情的尾生为守约而甘心淹死,表明了爱情的力量之大 。同时尾生用他的死向世人宣告:“信约重于生命” 。对尾生之死,古人褒贬不一 。倾力褒者,政客、儒人、浪漫的文人骚客,并希望人们效法尾生守约不变,不惜送命 。诗仙李白赞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南朝萧衍感慨:“当信抱梁期,莫听回风音 。”
典故”尾生抱柱”是什么意思?意思是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 。一般用以比喻坚守信约 。
出自《庄子·盗跖》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
全诗(节选)如下:
世之所谓贤士,莫若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 。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 。
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 。
译文如下:
世人所称道的贤士,就如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辞让了孤竹国的君位,却饿死在首阳山,尸体都未能埋葬 。鲍焦着意清高非议世事,竟抱着树木而死去 。申徒狄多次进谏不被采纳,背着石块投河而死,尸体被鱼鳖吃掉 。
介子推算是最忠诚的了,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晋文公吃,文公返国后却背弃了他,介子推一怒之下逃出都城隐居山林,也抱着树木焚烧而死 。尾生跟一女子在桥下约会,女子没有如期赴约,河水涌来尾生却不离去,竟抱着桥柱子而淹死 。
这以上的六个人,跟肢解了的狗、沉入河中的猪以及拿着瓢到处乞讨的乞丐相比没有什么不同,都是重视名节轻生赴死,不顾念身体和寿命的人 。
扩展资料:
春秋时,鲁国曲阜有个年轻人名叫尾生,与圣人孔子是同乡 。尾生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和朋友交往很守信用,受到四乡八邻的普遍赞誉 。有一次,他的一位亲戚家里醋用完了,来向尾生借,恰好尾生家也没有醋,但他并不回绝,便说:“你稍等一下,我里屋还有,这就进去拿来 。”
尾生悄悄从后门出去,立即向邻居借了一坛醋,并说这是自己的,就送给了那位亲戚 。孔子知道这件事后,就以乡里老大的身份,批评尾生为人不诚实,有点弄虚作假 。尾生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帮助别人是应该的,虽然说了谎,但出发点是对的,谎言不也有美丽的吗?
后来,尾生迁居梁地(今陕西韩城南) 。他在那里认识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 。两人一见钟情,君子淑女,私订终身 。但是姑娘的父母嫌弃尾生家境贫寒,坚决反对这门亲事 。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姑娘决定背着父母私奔,随尾生回到曲阜老家去 。
那一天,两人约定在韩城外的一座木桥边会面,双双远走高飞 。黄昏时分,尾生提前来到桥上等候 。不料,突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吼,雷鸣电闪,滂沱大雨倾盆而下 。不久山洪暴发,滚滚江水裹挟泥沙席卷而来,淹没了桥面,没过了尾生的膝盖 。
城外桥面,不见不散,尾生想起了与姑娘的信誓旦旦;四顾茫茫水世界,不见姑娘踪影 。但他寸步不离,死死抱着桥柱,最终被活活淹死 。再说姑娘因为私奔念头泄露,被父母禁锢家中,不得脱身 。后伺机夤夜逃出家门,冒雨来到城外桥边,此时洪水已渐渐退去 。
姑娘看到紧抱桥柱而死的尾生,悲恸欲绝 。她抱着尾生的尸体号啕大哭 。阴阳相隔,生死一体,哭罢,便相拥纵身投入滚滚江中,谱写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幕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杂篇·盗跖
尾生抱柱是什么意思尾生抱柱,汉语成语,拼音是wěi shēng bào zhù,出自《庄子·盗跖》,那么尾生抱柱是什么意思?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