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北京市政协委员朱向晨:提升滑雪场基础设施,推动800万人上冰雪

还有不到一个月,北京冬奥会就将开幕。在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后冬奥”时期冰雪运动的发展成为委员们热议话题。来自体育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滑雪协会副主席朱向晨表示,北京的滑雪场大都兴建于15-20年前,在场地落差、住宿条件、接待能力等方面都需要提升改造。他认为,推动北京滑雪场基础设施提升,提高场地接待能力,这是完成北京市提出的“800万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必要条件。
基础|北京市政协委员朱向晨:提升滑雪场基础设施,推动800万人上冰雪
文章插图


基础|北京市政协委员朱向晨:提升滑雪场基础设施,推动800万人上冰雪】朱向晨所经营的石京龙滑雪场于1999年建成,是北京第一家滑雪场,当时全国也只有不到10家滑雪场,现在仅北京就已经拥有了23家滑雪场。他介绍,以申冬奥成功的2015年为界,2015年之前这些滑雪场只是一个正常经营的状态,2015年之后,特别是“全国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北京800万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提出之后,北京滑雪者数量明显增加。近两年增量尤其明显,之前到了冬季周一到周五人数较少、周末和节假日人数比较多,现在即便是周一到周五也是半饱和的状态。例如,在石京龙滑雪场,2021年滑雪者数量比2020年增加了37%。
在“后冬奥”时期,要让冰雪运动能够可持续发展,保持大家对冰雪运动的热情很重要。一方面是要提升滑雪场的基础设施。朱向晨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北京的滑雪场建造都比较早,相关设施因为已十多年没有提升了,远远满足不了市民对于冰雪运动的场地和设施的需求。
“当时允许在租赁土地上建造设施,所以那时的滑雪场都有当地区县发改委的立项手续。但随着时间推移,有些设施按现行政策已经是违规状态。”朱向晨建议相关部门研究在租赁土地所建滑雪场提升基础设施的方案,可将位于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区域内滑雪场做为试点,以扩大北京冬季滑雪场的接待能力,为“后冬奥”时期北京冰雪运动的发展打下基础,同时从科技支撑等多方面促进北京冰雪产业的整体发展。
另一方面,终身运动习惯和意识的培养也很关键。在朱向晨的建议下,早在2014年9月延庆区就正式启动了“冬奥进校园”系列活动,每周一至周五学校统一组织学生们到雪场活动,通过5个半天的集中训练,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滑雪技能。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现在一到假期,都是孩子们主动带着家长来雪场。”朱向晨认为,办一场奥运盛会并不是我们申冬奥最终目的,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三亿人上冰雪”,促使全民健身、让人们崇尚运动。
文/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 董鑫
编辑/谭卫平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