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则门|五塔寺非只一座塔、两棵树

这几天北京降雪,大量游客、媒体人涌到故宫,拍摄、录制,一时网上大片云集,观者无不赞叹故宫雪景之美。前两年北京冬天少雪,降雪又偏偏常出现在故宫闭馆的周一,影响到摄影爱好者们创作。今年雪下得好,躲开周一,连下几日,大大满足拍摄需求。因某一自然现象或季节变化让一座博物馆突然热度大增,非只故宫而已,在北京就还有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一待秋深叶黄,便网红起来。
以石刻、碑碣为主题的博物馆,最著名者是西安碑林博物馆,在馆藏文物丰富性、重要性和本身历史积淀上,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比之碑林自然有差距,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
明初,有僧人向永乐皇帝进献金刚宝座图样,永乐决定于京西择地建造真觉寺,并按图建造金刚宝座。建造计划用时很长,永乐之后皇帝换了5位,才在成化九年完成金刚宝座塔的建造。塔石制,由金刚宝座和塔两部分构成,金刚宝座长方形,其上东西南北中各建宝塔一座,居中者较其他四座高大。金刚宝座塔整体造型、布局仿照印度释迦牟尼开悟处菩提伽耶的大塔,具体细节则为中国式。塔建成后过了270多年,乾隆十六年,乾隆为庆祝崇庆太后60寿辰重修真觉寺,避雍正名讳胤禛,改寺名为正觉寺。再10年,崇庆太后70万寿,乾隆再修正觉寺,并将它作为祝寿主要场所,千名喇嘛在此为太后诵经。高光之后又约150年,正觉寺大火,只有石制金刚宝座塔成为劫后余珍。渐渐正觉寺的名字淡出记忆,仅剩的宝塔以“五塔寺”的俗称继续屹立。1961年“正觉寺金刚宝座”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五塔寺对外开放,1987年在五塔寺成立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石刻艺术博物馆本是极清净一处所在,即便北京人也少有知道在热闹的北京动物园西北门外,走过跨越南长河的小桥,几步远还有这样一座博物馆。近几年情形变化,有人注意到金刚宝座塔前两棵古银杏树,秋季黄得极绚烂,配上古塔,夕阳斜辉中很能出片。于是乎石刻博物馆渐渐广为所知。
石刻博物馆当然不只金刚宝座塔和银杏,虽然两者搭配确实非常之美,而塔本身也是杰出的石刻艺术品和重要的文物。石刻博物馆还有更多能够见证北京历史、文化、风俗的藏品。可以想象一下石刻在古代的应用场景,一种是作为建筑构建,一种是陵墓、陵园中的石制品,一种是记录各种事件、人物的碑碣,再一种是各种宗教造像。于此四者,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均有很有趣的收藏。
作为建筑构建的石刻,石刻博物馆中藏有不少石制匾额,其中有一块本在一座巨大建筑之上,这个建筑大到可以包围整个北京城,这就是北京的城墙。这块匾额是明洪武六年“平则门”石额。元代修建大都后,大都西南面城门为平则门,明初年沿用此名。明正统四年改平则门为“阜成门”,后来京西煤矿开采,阜成门成为运煤骆驼入京的主要城关。对现在的北京人来说,平则门已经十分陌生,但几十年前的北京人将阜成门称为平则门的仍不乏其人,虽说阜成门这个名字也用了500多年了。同样的还有用元代的哈德门代指崇文门,也是几十年前北京人习惯的说法。这块洪武年间的石额自城门更名后,不知怎么从京西流落到京北,又被征集,1987年建馆之始,这个见证北京城市变迁的文物入藏石刻博物馆。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