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堡风云:明末晋东南的历史之旅


中国古堡风云:明末晋东南的历史之旅

文章插图
寻晋之美,总是绕不开晋东南 。
“地上文物看山西”,这里古建筑数量之多、质量之高、类型齐全、保存原始,独步全国,尤以晋东南地区的古建筑分布集中,惊艳出彩寺观、彩塑、壁画,过往的晋东南旅行路线带我们领略到古老中国的营造智慧 。这一次,我们把目光投向遗落在乡野间的明珠——古堡,去那里感受现在仍活着的历史 。
晋东南,地处战略要塞,四面环山,沁河、丹河、漳河等河流穿行其间,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战事不断,堡寨形式的建筑也应运而生,一座座古堡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 。
如今,在山西第二大水系——沁河流域,分布着最密集的古堡群 。它们大多建于明末清初,平常用于自居,动荡之时则可以抵御流寇,兼有民用与军事双重功能 。
为什么会在这里高筑起一座座雄伟城堡?这与当时地方富庶的经济和特色的乡绅阶层大有关联 。
明清时期,偏于三晋一隅的晋东南因为丰富的煤铁矿藏,逐渐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冶铁中心 。市镇兴起,富裕一时的沁河流域,也因此引来流寇,陷入动乱,营建城堡就成为大家防御自保的最好方法 。
而大规模营建城堡除了财富的积累,还需要人力的支持,乡绅这一特殊阶层就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皇权不下县,乡绅管四方”,县以下的乡村管理主要依靠乡绅主导 。
因为乡绅的主导,地方民众纷纷响应,使得沁河沿岸的城堡林立成群,也形成了“家庭-乡绅-村落”的空间构成和防御组织层级,是中国北方乡村聚落的典型代表之一 。
几百年过去了,古堡——这朵经由地域文化滋养的建筑奇葩,巍然矗立至今,见证过世事沧桑,仍旧弥漫着人间烟火气 。正是这种难得的古朴之美,让人心生向往 。
费孝通先生曾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
”乡村社会是如何构建的?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有着怎样复杂的面相?
想要解答这些问题,唯有走进其中才能参透深意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