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存在主义基本观点 萨特存在主义

萨特存在主义大概什么意思萨特存在主义,是以让-保罗·萨特、阿尔贝·加缪和德·博瓦尔为代表的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它又称为萨特的存在主义,或简称为存在主义 。
基本观点
存在主义一词的拉丁文existentia,意为存在、生存、实存 。存在主义哲学论述的不是抽象的意识、概念、本质的传统哲学,而是注重存在,注重人生 。但也不是指人的现实存在,而是指精神的存在,把那种人的心理意识(往往是焦虑、绝望、恐惧等低觉的,病态的心理意识)同社会存在与个人的现实存在对立起来,把它当作唯一的真实的存在 。
代表人物
克尔凯郭尔
克尔凯郭尔,丹麦哲学家、神学家、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 。他出生于哥本哈根一个笃信基督教的暴发的羊毛商人家庭 。由于担心上帝的惩罚,一家人笼罩在焦虑、忧郁的氛围中,克尔凯郭尔一生也是在忧郁中度过,终身隐居 。当时丹麦是德国的附属,生活在落后的农业国丹麦的资产阶级,非常害怕革命,他们害怕当时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并且被资产阶级自由派的革命思潮弄得惊慌失措 。克尔凯郭尔在哲学著作《恐惧的概念》中奠定了基督教存在主义思想体系 。基督教存在主义否认物质世界的存在,也否认黑格尔的抽象的精神存在 。认为真实存在的东西只能是存在于人个内心中的东西,是人的个性,人是世界上唯一的实在,是万物的尺度,人即是个人的主观意识,但这不是感性、思维的意识,而是非理性的意识,是个人的心理体验 。当个人处于心理体验这种意识中时,最直接、最生动、最深切体验到的是痛苦、热情、需要、情欲、模棱两可、暧昧不清、荒谬、动摇等的存在,它是纯主观性的、最基本的存在 。

萨特存在主义基本观点 萨特存在主义

文章插图
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为了为存在主义正名,萨特首先回应了存在主义面临的几种责难:
那么,到底什么是存在主义呢?萨特指出存在主义是一种使人生成为可能的学说;这种学说还肯定任何真理和任何行动既包含客观环境,又包含人的主观性在内 。
历史上有两种存在主义:以雅斯贝斯、马塞尔为主要代表的基督教存在主义;海德格尔、萨特为代表的无神论存在主义,二者都坚持存在先于本质,或者不妨说,哲学必须从主观开始 。
18世纪的无神论哲学过于强调人性,强调人的普遍性本质,狄德罗、伏尔泰与康德都是如此,但是存在主义恰恰相反,认为首先有人,人碰上自己,在世界上涌现出来——然后才给自己下定义 。人除了自己认为、自己愿意成为的那样以外,什么都不是 。这原则彰显了主观性,暗示了人是一种将自己抛向未来的存在,也就是说,人只有在企图成为什么的时候才真正存在,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生活很大程度上都是自己先前一个个自发的决定、选择的结果 。
存在先于本质的结果必然导向无限责任制,每个人必须要对自己的行动负责 。如果是决定论者,人们就可以将“果”的责任尽情推给各种各样的的“因”,比如说将现状归因于之前的粒子初始态的机械决定论,或是将现状归因于上帝的超验决定论 。但存在主义者必须对自己负责,将责任全部揽下 。
主体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全人类负责,人在为自己作出选择时,也为所有的人作出选择 。在选择的过程中,主体充分肯定了被选择选项的价值,如果存在先于本质,而且在模铸自己形象的同时我们要存在下去,那么这个形象就是对所有的人以及我们所处的整个时代都是适用的 。主体在创造一种我希望人人都如此的人的形象 。“在模铸自己时,我模铸了人 。”比如说,一个人决定结婚生子,这是ta自己的意愿决定,但同时也是对人类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号召与肯定;反过来说,一个人决定丁克,则是对人类正常繁衍模式的拒斥与否定,通过行动,主体将自己抛向未来,作为人类的一员也将人类抛向未来 。
但是人们往往意识不到或主动逃避这种为全人类立法的责任感,他们会说“又不是人人都像我一样做”,这其实在无形中肯定了他们所否定之物的普遍价值 。逃避责任就是为了逃避责任背后的痛苦,然而这种痛苦是他们行动的真正条件,这痛苦源于从一个上帝存在、终极价值存在的世界滑向一个上帝与最高律令都不复存在的世界这个过程,人是被逼着自由的,依赖大他者本质上还是处于摇篮之中,摆脱大他者、成为自为的存在是人独立的过程,也是充满撕裂与痛苦的历程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