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机构 国学教育

国学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帮助?首先,“国学”滋养了青少年的心灵,有助于他们内心的成长,“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确实带给了我们很多的震撼,让我们在繁琐芜杂的社会中寻找一份宁静和祥和 。正是“国学”的这种魅力可以给我们的青少年内心以滋养,传承文化并从中受益就是宗旨 。也许现在的孩子读着《论语》不知所云,但是这却可以深深影响他们的成长,在未来的路上给予启示 。
其次,“国学”让青少年更深的了解中国文化,增强爱国热情 。现在很多孩子从小接受西方的教育,满嘴英文,却不知道简单的古文意思;或是上网搜寻模仿更多奇特人物,却不知道中国古代一些有影响力的名人,中国的文化渐渐在下一代中逝去 。国学能让孩子们更加直观的接受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这势必也会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
最后,“国学”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规范,预防一些校园暴力事件发生 。《弟子规》是目前很受老师及家长喜欢的一套国学经典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自从在汉书院学习了《弟子规》后,变得有礼貌而谦和,少了很多戾气 。可见,“国学”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真的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民族的优秀传统,并能够发扬光大 。

国学教育机构 国学教育

文章插图
国学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国学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 。国学包括古文言文以及古诗词等,这种很多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优良的文学作品,如果孩子长期背诵古语言文和诗词,对于他的文化内涵的提升,开阔眼界,都是有很大的帮助 。
1、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国学经典的诵读不仅能培养中小学生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而且会感受到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坚持诵读国学经典,亲近国学精粹,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 。会提升我们中小学生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对于我们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 。
2、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国学经典对于帮助中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都有极大裨益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中华文化的许多经典言论和思想流传至今,在道德修养、待人处事、修身治学等方面都有生动而独到的论述 。
3、有利于拓宽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国学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领悟国学精粹,为今后一生铺垫正确的道德基础,厚积人文底蕴,激发民族精神,存留下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播撒民族文化的种子 。
4、有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荣辱观
国学教育,接受国学经典的熏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有利于育人德为先的养成教育,让他们有一个远大的崇高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
什么是国学教育近十年传统文化有些热,国学有些热,这是事实 。但即便是很多做学问的人,也常把国学与传统文化混为一谈 。正本须先清源,到底什么是国学?什么是传统文化?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国学教育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传统文化?
简单地讲,就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 。其中涉及了两个概念,一是“传统社会”,一是“文化” 。
“传统社会”,指的就是在现代社会转型之前,长时间存在于中国历史上的社会 。
“文化”这个词,大家用得口滑,使用频率很高 。刘梦溪将文化做了这样一个定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它的价值系统 。”
“我把文化分为两部分,一种是生活方式,这是基础性的,它的范围相当广大,它的价值系统属于精神伦理的层面,包括宗教、哲学、艺术、美学,这是它精神价值的层面,这是时代的精华 。于是,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国人在传统社会的整体生活方式和它的价值系统 。”刘梦溪说 。而儒家思想、道家和道教思想、佛教思想则是传统文化的三大主要精神支柱 。
什么是国学?
国学这个词汇的出现很早,从《周礼》开始,“国学”一直指的是国立学校 。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在晚唐时称“白鹿洞国学” 。这明显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国学” 。
现代“国学”概念出现的最早文献则是在1902年 。变法失败后,当时同处湖南的梁启超和黄遵宪,一个被迫远走东洋,一个被革职永不续用后回梅县老家 。1902年,黄收到梁启超从日本来的信,梁提出要办《国学报》,黄回信表示反对,认为此时办《国学报》还不是时候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