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跋扈为谁雄全诗翻译 飞扬跋扈为谁雄

"我自狂歌空渡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出自那里?什么意思?出处:
《赠李白》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秋来相顾尚飘蓬 , 未就丹砂愧葛洪 。
痛饮狂歌空度日 , 飞扬跋扈为谁雄 。
意思:
秋天离别时两相顾盼 , 像飞蓬一样到处飘荡 。没有去求仙 , 真愧对西晋那位炼丹的葛洪 。
每天痛快地饮酒狂歌白白消磨日子 。像您这样意气豪迈的人 , 如此逞雄究竟是为了谁?
扩展资料
杜甫作七绝《赠李白》的当年秋天 , 李白也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 。诗云:“飞蓬各自远 , 且尽手中杯 。”从中流露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
这与杜诗中的“秋来相顾尚飘蓬”句 , 可以参照 。李白被赐金放还 , 与杜甫幸会于山东之时 , 由于有相同的坎坷遭遇 , 因而情志相投 。
诗歌首先写道:“秋来相顾尚飘蓬 。”“相顾”即彼此相见 。“尚”即还 , 仍然 。意思是说 , 李白和杜甫在秋天相会 , 但都如蓬草一样 , 漂浮不定 。这一句就是写了李白被赐金放还 , 与杜甫在山东相会 。
“尚飘蓬”形象地暗示了他们都遭受仕途的坎坷 , 有志难展的苦闷 。这里 , 诗人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 以“蓬”为喻体 。“蓬”一种植物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 , “飘蓬”或“飞蓬”都是比喻行踪飘泊不定 。
如 , 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飞蓬各自远 , 且尽手中杯 。”其中的“飞蓬”就是用来比喻漂泊不定行踪 。这样 , 不但形象生动 , 而且含蓄蕴藉 。可以说 , 这一句暗示了他们的生活处境 , 仕途的坎坷 , 心情的苦闷 。
接着写道:“未就丹砂愧葛洪 。”“未就”即没有成功 。“丹砂”即朱砂 。道教认为吃丹砂可以延年益寿 。“葛洪”是东晋道士 , 自号抱朴子 , 入罗浮山炼丹 。李白好神仙 , 曾炼丹药 。杜甫曾经渡黄河 , 也登王屋山去访道士华盖华盖君 , 因华盖君已死 , 惆怅而归 。
“愧”即低于 。因为李白和杜甫都喜欢道教而无成 , 所以杜甫说“愧葛洪” 。这一句表面看来 , 似乎杜甫在规劝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样潜心于炼丹求仙 , 实则暗示李白不要为自己处境伤感 。
所以 , 杜甫在第三句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 。”“狂”即狂放 , 任性豪放 。“痛饮狂歌”即痛快淋漓的饮酒 , 并写出豪放不羁的诗歌 。意思就是(李白)不要痛饮狂歌、虚度时日 。
言外之意就是 , 你李白虽然每天痛饮而狂歌 , 但终不为统治者赏识 。这首先是对李白才华的赏识与赞美 , 同时也暗示了李白虽有才华 , 可是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和平台 。
其中的“空度日”就是杜甫对李白放荡不羁的诗酒生涯的感慨 。当然 , 在诗歌中 , 杜甫这种感慨 , 既是为李白而发 , 也是为自己而发的 。
最后写道:“飞扬跋扈为谁雄 。”“飞扬跋扈”原指意态狂豪 , 不爱约束 。现多形容骄横放肆 , 目中无人 。古今词义差别很大的 。诗人杜甫用这个词语 , 不但揭示了李白傲骨嶙峋 , 狂荡不羁的性格 , 而且也是李白与众不同的人格的写照 。
其中 , “为谁雄”就是说又有谁来欣赏你的勃勃雄心 。诗人通过反诘句 , 强调了这位绝世天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寂寞 , 也增强了对李白的同情与爱怜之情 。

飞扬跋扈为谁雄全诗翻译 飞扬跋扈为谁雄

文章插图
我自狂歌空对月 飞扬跋扈为谁雄是什么意思“我自狂歌空对月 飞扬跋扈为谁雄”的意思是:我整日把酒狂歌空度岁月 , 这等放纵不羁又是为了谁呢 。
出自杜甫《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 , 飞扬跋扈为谁” 。
《赠李白》
唐代: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 , 未就丹砂愧葛洪 。
痛饮狂歌空度日 , 飞扬跋扈为谁雄 。
译文:
秋天离别时两相顾盼 , 像飞蓬一样到处飘荡 。丹砂没有炼成仙药 , 不禁感到愧对葛洪 。
痛快地饮酒狂放的歌唱 , 白白地虚度时光 , 像您这样意气豪迈的人 , 到底是为谁这般逞强?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