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冰雪运动催生万亿元赛道 国产滑雪装备能否乘风而起?

冬奥会的火热带动了“三亿人上冰雪”的热情。随着冰雪消费热潮的到来,国产滑雪设施、滑雪设备能否跟上发展的步伐?
“因为冬奥会,2021年以来订单量明显增多了。”近日,山东济宁某滑雪设施公司销售负责人周女士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过去公司客户主要集中在北方,现在云南、四川、广东等南方省份客户也前来采购。
有资深滑雪人士告诉《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近几年来,滑雪人群越来越多,滑雪群体年龄也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随着冬奥会的开幕,我国国民冰雪运动的热情已经沸腾到最高点”,易观分析旅游行业分析师王珂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我们曾做的一项调研活动显示,滑雪已经成日常运动的TOP5,滑冰、滑雪已成为国民日常休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在冬奥会之后,大家对冰雪运动的消费热情依然会持续,而且从民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来看,基本上可以说冰雪运动在逐步走向大众市场了。”
国产装备乘风而起正当时
目前,冰雪运动产业包括个人滑雪装备、滑雪场基础设备、滑雪场运营、滑雪赛事运营、滑雪服务类APP等几大主要环节。
北京一位资深滑雪爱好者小刘告诉《证券日报》采访人员,从滑雪装备来说,主要是滑雪服、雪板、固定器、雪鞋、头盔、雪镜等,全套下来价格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目前国内专门的滑雪装备品牌不多,除了一些运动品牌会有滑雪服、雪鞋细分品类,少数雪板、头盔、雪镜品牌也定位偏中低端。而欧美和日本在滑雪装备方面品牌更多,且品类更齐全。
“欧美很多专门的滑雪品牌,基本会全品类布局,且低、中、高各种价格档位都有。我个人和身边的雪友基本上还是会通过各种渠道购买欧美品牌的雪板、头盔、雪镜、雪鞋这些,但是雪服基本从网上买国产的,因为价格便宜,且除非极端条件,从体验上来说差别不大。”小刘说,目前国产滑雪装备更多以性价比占领一定市场,但是像雪板、头盔等装备,欧美品牌在设计、质量等方面可能会更有优势,不过对于大多数初级玩家来说,其实也体验不出太大差别。
“过往中国的冰雪运动爱好者更多会选择去北美、欧洲进行冰雪运动,高端的滑雪装备也是依赖进口,以国外品牌为主。”艾媒咨询CEO张毅告诉《证券日报》采访人员,由于客观气候条件的制约,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先天不足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以滑雪服饰领域为例,在高端或中高端市场,国产品牌还是与国外品牌存在一定的差距,欧美市场的滑雪装备企业传统优势还是比较明显,品牌认知度相对较高。
“整体的中国户外(产业)起步相对来说比较晚,尤其现在火爆的冰雪产业起步更晚”,《证券日报》采访人员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冰雪产业概念股三夫户外,相关人士表示,公司在一些滑雪场、品牌收购方面,整体筹划还算比较早。三夫户外在2018年至2019年期间开始接触一些滑雪品牌,包括筹备收购X-BIONIC品牌,直至2021年9月份至10月份左右完成收购手续,并在收购之后开始自主研发,生产中外层滑雪服饰,并取得可观的销售业绩。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