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水|西南三千里

三十五、“下河船”冒险往上走
我在沅陵的第二天 , 早晨起了很浓的白雾 。 雾散去 , 已近9点 , 我步行经过沅水大桥 , 江水流得极缓 , 完全没法想象当年旅行团坐在小划子里 , 顶着两米高风浪飘摇过江的情形 。 桥那头是沅水南岸的凤凰山 , 沈从文在为外地人所写的《湘西》里说 , 虽然赶尸啊 , 辰州府啊之类的传说不可靠 , 但在好奇心失望后 , 可从自然风物的秀美上得到补偿 。 从沅水南岸看北岸县城 , “房屋接瓦连椽 , 较高处露出雉堞 , 沿山围绕 , 丛树点缀其间 , 风光入眼 , 实不俗气” , 而由北岸望南岸 , “河边小山间 , 竹园、树木、庙宇、高塔、民居 , 仿佛各个位置都在最适当处 。 山后较远处群峰罗列 , 如屏如障 , 烟云变幻 , 颜色积翠堆蓝” 。 【沈从文《沅陵的人》 , 《湘西》 , 《沈从文全集·第11卷·散文》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2002年 , p348 。 】
南岸仿佛变化不大 , 凤凰山郁郁葱葱 , 庙宇飞檐犹在 , 只是山顶多了一些电线塔 。 沿“少帅石板路”而上——1938年10月起 , 张学良在此度过了幽禁的十四个月——我又看到一些插着竹子的坟头 , 询问一位大叔 , 他说这是本地传统 , 寓意后代兴旺发达 。 站在山腰上看北岸的沅陵县城 , 看不到沈从文当年描述的景象了:山头消失了 , 接瓦连椽的不俗气的房屋也没有了 , 只是一大片半新不老的难看建筑 。 大叔告诉我 , 1990年代中期下游的五强溪水电站开始蓄水后 , 沅陵老城就整个被淹了(我想起刚刚在城里看到一家“移民餐馆”) 。 现在看到的新县城 , 是把以前山头都削平建设起来的 。 他说以前的沅水只有现在的一半宽 , 水相当清 , “站在上面可以见底” , 也相当急 , “要不是修这个水库 , 从这上面一直到五强溪 , 好多险滩 , 相当危险的” 。
【沅水|西南三千里】1938年下半年 , 湘黔滇旅行团离开沅陵仅仅数月 , 武汉战事吃紧 , 大批人财物从汉口、长沙经洞庭湖往沅陵疏散 , 《扫荡报》采访人员程晓华回到岳阳老家 , 带上一家老小雇船先撤往洞庭湖西岸 , 又沿沅江前往常德 。 在常德 , 他们找不到继续上行的船只——从常德至沅陵的江段满布险滩 , 只适合在湖区和内河航行的“下河船”必须在常德换成“上河船” , 但疏散的人太多了 , 从常德到沅陵的船都是满载 , 常沅公路也是军运忙碌 。 找船几天一无所获后 , 他们只能出高价求船老大冒险继续上行 , 船老大因为自己的家人也急于上行避难 , 勉强答应 , 条件是一旦遇到危险就放弃 。 等他们逆流而上出发后 , 才发现沅水上一片白帆 , 不少长沙甚至汉口来的“下河船”都在冒险往上走 。 【程晓华《常沅十八滩》 , 国防书店 , 1941年11月 。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