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涪陵:江畔白塔

|大美涪陵:江畔白塔

一座古塔 , 历经百年风雨而不倒 , 一方文脉 , 思接千载代代传承 。 两江福地 , 神奇涪陵 , 地上地下文物皆有不少 。 位于涪陵区江东街道文峰村二组的文峰塔 , 就是其中之一 。
【|大美涪陵:江畔白塔】从涪陵城东出发 , 沿涪清路 , 一路往东行 , 在江东街道办事处黄桷嘴居委刘家山山脊上 , 巍然屹立已过百年芳华的就是涪陵文峰塔 。

文峰塔又名“白塔” , 始建于明朝 , 相传 , 最初是一座木塔 , 后毁于明末烽火战乱年代 ,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青砖白塔 , 修建于大清王朝同治十年 , 也就是1870年 , 历时四年修建 , 一直到同治十三年才竣工 。 因塔身用石灰作为涂料被涂为白色 , 所以当地人都把文峰塔称为白塔 , 1984年 , 被列为涪陵区文物保护单位 。
经历一百多年的风雨 , 文峰塔曾多次遭受雷电袭击 , 但至今安然无恙 。 雄踞于长江南岸天际线的白塔稳固匀称、庄严壮观 , 整座塔身立于刘家山山顶的三重台基之上 , 离地有三米多高 , 每重台基直径不等 , 总占地面积约900平米 。 塔平面为正八棱形 , 共9层 , 底层每面长4米 。 顶层每面长1.1米 , 加上塔的佛刹顶及基座等总高40多米 。
走近白塔 , 一块模糊不清的横匾镌刻于塔身中央 , 曾经书写着的“天高日近”四个大字 , 笔墨字迹早已随风而逝 , 只留下些许花纹可以遥想当年的辉煌 。 塔底正西开石质拱门一道 , 高约2.5米 , 宽约1.1米 , 厚1.24米 , 步入塔内 , 各层中间设有神龛 , 一至九层依次供祀释迦牟尼、观音、唐三藏、镇江王、文昌菩萨、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财神、雷神 。 其中 , 底层神龛石拱门上镌刻有同治十三年时任涪州知州濮文升所写对联一副 。 横额为“贵相腾辉” , 上下联为“大雅广扶持一柱擎天开泰运;斯文真主宰三台立地庆升华 。 ”在进入底层塔门左边内北壁上嵌有濮文升撰、夏寿昌书写的《涪邑文峰塔记》石刻碑一块 , 介绍了重建白塔的经过 。
据涪陵市志记载 , 濮文升 , 江苏溧水人 , 同治十年为涪陵知州 , 后因病离任 , 同治十二年至十三年 , 光绪三年冬至光绪八年再次担任涪陵知州 , 他的父亲濮援也曾在咸丰三年担任涪陵知州 , 父子两代同为涪陵知州 , 都与涪陵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
从底楼往塔顶攀登 , 一共有140余步石梯 , 游客可沿塔内每层盘旋而上的石级到达其余各层 , 每层塔壁转角等处以长约0.8米 , 宽约0.08米的“铁扁担”铆连夹固 , 各层转角处外檐雕塑有龙头、兽头、人像等图案 , 虽然久经岁月洗礼变得破败不堪 , 部分残存图案仍然惟妙惟俏、栩栩如生 , 展现出了当年工匠们的精湛手艺 。 与此同时 , 游客进入塔身二楼以后 , 还可通过每层开设的拱形小窗 , 观看西南北三个方向的塔外风景 , 由于设计精妙 , 早在2010年6月 ,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走进中国古建筑》一书 , 建筑学家张弘寰、陶世安在介绍中国古塔时 , 就将涪陵文峰塔列为专节介绍 , 从多个角度剖析、解读了它的风采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