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从“过客”变“游客” 让文旅小镇成为新疆父老乡亲们增收致富的新动能——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崔久秀

专访|从“过客”变“游客” 让文旅小镇成为新疆父老乡亲们增收致富的新动能——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崔久秀
文章图片

△总台采访人员杨晓书拍摄
国际在线报道(采访人员 杨晓书)如何以乡村旅游吸引人才并带动产业发展、促进乡亲们增收?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乌帕尔镇党委副书记崔久秀持续关注的事情 , 也是她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提建议的主题 。 崔久秀介绍说:“在乡村振兴过程中 , 把各类的产业资源有机地整合嵌入到我们乡村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来 , 就可以延长我们乡村旅游内部的产业链条 , 同时还可以丰富旅游的业态 , 最重要的是可以解决更多人的就业 , 让更多的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发家致富 。 ”
今年30岁的崔久秀已在新疆疏附县工作了8年 。 8年来 , 她和老乡们一起创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 , 成立了服装工作室 , 发展现代种养殖业、戈壁农业 , 共同见证了2019年疏附县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 , 崔久秀相继提出了“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中如何调动发挥基层老百姓主体作用和积极性”等建议 , 不断把基层老百姓的心声带到北京 。
专访|从“过客”变“游客” 让文旅小镇成为新疆父老乡亲们增收致富的新动能——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崔久秀
文章图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乌帕尔镇自然风光(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崔久秀所工作的乌帕尔镇是去帕米尔高原必经的一个乡镇 。 这里过去曾是一个供人们歇息的驿站 。 近年来 , 小镇的旅游业虽有了一定的发展 , 但途经此地的游客往往只是在这里吃顿饭 , 休息一下便继续赶路 。 如何利用本地的旅游资源把这些“过客”变成“游客”?崔久秀和她的同事们深入调研后 , 有了清晰的思路 。 她说:“我们打算把这个过客游这一块呢 , 把它沉淀下来 , 计划打造一个特色的文旅小镇 , 让我们镇上的这个‘过客补给’的这个优势充分地发挥 , 带动当地的老百姓更多就业 。 ”
专访|从“过客”变“游客” 让文旅小镇成为新疆父老乡亲们增收致富的新动能——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崔久秀
文章图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乌帕尔镇樱桃采摘季(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专访|从“过客”变“游客” 让文旅小镇成为新疆父老乡亲们增收致富的新动能——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崔久秀
文章图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乌帕尔镇民族风味美食品尝现场(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为了让文旅小镇能够成为老乡们增收的新动能 , 崔久秀对全国各地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 因为可以熟练使用维吾尔语交流 , 崔久秀走家访户 , 充分收集了当地老乡对店铺装修、租金等方面的疑问和建议 。 她还联系了部分企业 , 了解他们对合作开发文旅小镇的意愿和需求 。 结合疏附县特色蔬果种植基地的优势 , 她还提出了通过打造文旅小镇助推农副产品更好走出去的规划 。 带着这些调研信息和具体规划 , 崔久秀来到北京 , 参加今年的全国人大年度例会 。 当她看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说到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的内容后 , 十分激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让我印象最深刻的 , 是提到了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 , 增强脱贫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 回去之后 , 我们也将依托着我们大美新疆在种植、养殖、自然风光、人文底蕴等方面的各种优势 , 也迎着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的春风 , 大力抓好农业生产 , 发展特色产业 ,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 特别是要打造我们的特色文旅小镇 , 让我们各族群众的日子像《最美还是我们新疆》这首乐曲表达的意境一样美好 。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