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胡同|半截胡同里的时光

初闻北京通州老城有十八个半截胡同时 , 便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 , 胡同怎么会有半截?何况还有十八个 。 不论如何 , 一定要抽空去看看 。
十八个半截胡同是一片古老的居民区 。 因为军旅生涯使然 , 我径直导航前往其中的白将军胡同 。 汽车穿过时尚的运河商务区 , 拐进熙熙攘攘的南大街 , 下车我走进一条幽静的巷子 。 这就到了十八个半截胡同 。
金末元初 , 回民聚集在此从事牛羊交易 , 便在街口修建清真寺 , 以通往寺院的大街为中街 , 把马家胡同、熊家胡同和白将军胡同等九条胡同拦腰截为两端 , 故名十八个半截胡同 。 这些胡同至今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 , 一栋栋老宅院古朴静谧 , 与外面的热闹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 冬日午后 , 暖阳如煦 , 信步在这一二百米的路上 , 就如同踏入时间的裂缝 , 光影须臾间 , 就是700多年的落差 。
白将军胡同在清代得名 , 胡同狭而短 , 两旁的四合院年代不一 , 却规整如阵 。 那一道道砖砌的门楼、雕花的墙饰、斑驳的门墩 , 还有那从院子里伸出来的古树、房顶上随风摇曳的衰草 , 都带着旧时光的味道 。 凝重 , 古朴 , 陈旧 , 却带有一种莫名的亲切 。
我在这里还发现了冬奥元素 。 在中街16号院文化驿站 , 铁皮桶改造成红灯笼 , 墙上粘贴着冬奥会徽和五环标志 , 还有一个展示柜 , 里面摆着彩泥做的“冰墩墩”“雪容融”和各种冰雪运动小人 。 简单之中透出一种拙朴之美 。 看宣传栏介绍 , 原来这些都是居民利用家里废旧材料做的 。 日子一天天过去 , 平凡却不普通 , 人们就在这平淡的日子里寻找真味 。
北京胡同闻名天下 , 曾经“有名胡同三千六 , 无名胡同赛牛毛” 。 十八个半截胡同住着土生土长的居民 , 记录着市井百姓的淳朴民风 , 承载着千年古都的文脉传承 。 在十八个半截胡同 , 每家门口都有一个家风家训牌匾 。 华家的“德善成就人 , 勤勉成就事” , 张家的“孝亲敬老 , 兄友弟恭 , 勤俭持家” , 马家的“立志守信 , 尽孝重义” , 管家的“吃菜根淡中有味 , 守王法梦里无惊”等等 , 不一而足 , 颇有几分古贤之风 。
有座小院大门虚掩 , 门口几丛翠竹生机盎然 , 我好奇向里一瞥 。 迎面照壁上挂着很多红底白字的胡同名牌作为装饰 , 还有很多老北京风景图画 , 抱柱上的楹联笔力遒劲 。 再往里瞧 , 地面上摆着大水缸 , 树上挂着鸟笼子 , 墙角依靠着自行车 , 桌子上放着主人未收拾的碗筷 , 炉子上的水壶还咕嘟咕嘟响着 , 冒出淡淡的生活气息 。 看着这熟悉的生活场景 , 一瞬间触动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 时光飞逝 , 白驹过隙 , 心智之光纯净如烛 , 万物回到原初的本性 。 故乡的老宅也是这种模样 。 那里有母亲的烧肉 , 童伴的游戏机 , 邻居的问候 , 有少年们自由的奔跑 , 放肆的大笑 , 这个时候甚至还有噼里啪啦的鞭炮和漫天烟花 , 一点一滴记录着“载酒买花年少事”的青春岁月 。 走进胡同深处 , 找寻那逝去的岁月时光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