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境|后海·运河·画境

偶翻旧照 , 现京城后海运河 , 一时兴起 , 问友人此何处?曰:颐和园、西湖、南戴河……叹诸师友行万里路 , 读万卷书!
【画境|后海·运河·画境】那年的春天 , 一日 , 背上行囊 , 说要领略京城古韵 , 探寻古人 , 行止于北海旁边国家图书馆古籍部 , 檀木古香书桌 , 青灯黄卷 , 与古人为伴 , 静思细索 , 穿梭百余年 。 出国图 , 东行百余米 , 由西门入皇家花园——北海公园 , 沿岸垂柳依依 , 风景旖旎 , 室宇堂皇 , 白塔耸立 , 风铃叮当 , 气派非凡 。 方由古入今 , 从北门东行百余米 , 便来到什刹海 。
话说来到北京 , 不去什刹观海 , 就有些遗憾了 。 明代崇祯年间有位进士刘侗写了一本地理志《帝京景物略》 , 其中载曰:“京师梵宇 , 莫十刹海若者 。 ”“梵宇”乃寺庙 , 早期这里有10座佛寺 , 什刹因此又名“十刹” , 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3个水域 , 恭王府、醇王府、宋庆龄故居、郭沫若纪念馆等古今名人故居坐落于此 , 可谓名副其实的文化名胜了 。 坐船游海更是另一番韵味了 。 秦淮河水绰约艳丽 , 沿岸戏楼 , 昆曲咿呀 , 尽显六朝古都的粉黛诗意 。 什刹后海颇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之韵味 , 船随人影 , 雕舫逶迤 , 波光粼粼 , 鱼跃嬉闹 , 沿岸画栋楼宇 , 行人纷纷 , 略带西湖微波荡漾的春日恬静 , 颇似洞庭湖“湖光秋月两相和 , 潭面无风镜未磨”的和谐意境 。 “西湖春 , 秦淮夏 , 洞庭秋”便成为什刹海的神韵了 。 有楹联赞曰:神韵本天成 , 便拟西湖春净 , 秦淮夏艳 , 并他秋爽洞庭 , 三千明媚皆输此 。 忽然 , 一阵天籁之音传入耳畔 , 船上小哥头戴斗笠 , 吟诵而唱:“地安门外赏荷时 , 数里红莲映碧池 。 好似天香楼上座 , 酒阑人醉雨丝丝 。 ”如果夏日来后海赏荷 , 那又是怎样的一种胜景啊!
船随波行 , 至东北处 , 路渐狭 , 湖愈窄 , 忽现百年石桥 , 如人之脖颈横跨南北 , 汉白玉石 , 身已沧桑 , 凿痕迹迹 , 行人至此多返 , 心生疑虑 , 抬头望眼 , “银锭桥”三字映入眼帘 , 因其形似倒置的“银锭”而得名 。 此桥“南望宫阙 , 北望琳宫碧落” , 乃古时王公大臣上朝之路 , 为什刹前海与后海的分界处 。 穿桥过 , 乃入 , 忽现桃花林 , 桃花缤纷 , 蜂蝶戏舞 , 似与游人同乐 。 桥东河道蜿蜒 , 溪水下彻见底 , 鱼儿翕忽 , 岸草葱郁 , 侧面青砖瓦舍 , 说不尽王谢堂前燕 , 飞入寻常百姓家 。 杨柳垂岸 , 窈窕碧丝 , 映入河中 。 见前有红木 , 遂坐稍憩 , 静思凝视 , 极眺远方 , 见落日余晖 , 已燃碧空 , 倏忽孤鹜夺日 , 祥云缭绕 , 西山峰峦 , 若隐若现 , 如入诗画 , 此诗耶 , 画耶?得意已忘筌 , 遂叹曰:行至水穷处 , 坐看云起时 , 真可谓赏景之绝胜处 , 怪不得作为康有为弟子的著名藏书家张江裁在《银锭桥话往图记》一文中盛赞曰:“旧京地安门外 , 夙多潭沼 , 荷芰菰蒲 , 不掩沦漪之色 , 银锭桥尤为第一绝胜处 。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