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擦亮品牌,文化遗产更生动

恭王府是现存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建筑群 ,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一级博物馆 , 近年来 , 恭王府博物馆以研究为基础 , 通过建设社区博物馆、推动非遗传播、开发多品类文创等方式 , 挖掘文化内涵 , 打造活态文化空间 , 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
让博物馆声量更响、吸引更多观众 , 需要凝练特色文博品牌 。 提炼鲜明的特色品牌、打造全方位的识别系统对博物馆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 近年来 , 恭王府博物馆围绕其特有的福字碑进行开发 , 使其成为博物馆的文化品牌 。 例如 , 提炼“福”元素 , 实现“沾福气”的理念识别;通过举办特色活动对“福”文化形成行为识别;设计系列文创产品达成视觉识别等 。
此外 , 还可发挥文化遗产牵引作用 , 开发特色旅游项目 , 挖掘城市社区新内涵 。 近年来 , 恭王府博物馆抓住区域文化特性 , 提出建设社区博物馆 , 与所在地区保持关系 , 融入周边居民生活 , 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 。 此种方式有助于建设集文化、旅游、会展、教育、居住、休闲服务于一体的城市社区 , 并有助于突出相关景点文化联系 , 建构文旅资源新体系 。
同时 , 打造特色文创产业也有助于集中展示博物馆文化IP 。 当前 , 恭王府博物馆已有“中秋寄唱”“海棠雅集”“端午诗会”等活动 , 在此基础上 , 可拓宽展示平台 , 推动节展活动扩容升级 。 加强传统文化题材作品创作 , 可结合博物馆的文化内涵 , 尝试跨界文学、影视、音乐、游戏等领域 。 例如 , 凭借《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等节目 , 河南博物院受到众多关注 , 也使博物馆和教科书中的文物与历史“活”了起来 , “圈粉”许多年轻人 。 提升博物馆在各类作品中的“能见度” , 将线上关注引流至线下 , 不失为增进公众与博物馆互动的有益尝试 。
现如今 , 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成为热门打卡地 , 引发年轻人对中华文明的浓厚兴趣 。 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博物馆的故事 , 有助于博物馆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抵达更多观众 , 让优秀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贴得更近 。
【文化|擦亮品牌,文化遗产更生动】(作者韦路 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