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登顶千亿,困于“双拼”模式

|华侨城:登顶千亿,困于“双拼”模式


2021年 , 对于华侨城而言 , 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

在这一年 , 华侨城实现营业收入1026亿元 , 同比增长25.25% , 首次列队千亿阵营 , 这在因流动性危机而陷入困境的房企数量不断增加 , 整个行业进入凛冽的寒冬之际 , 华侨城逆势进入千亿阵营可谓殊为不易 。 然而 , 对华侨城而言 , 业绩登顶 , 并不意味着无限风光在险峰 , 反而暴露了其深陷“泥淖”的现实情况——华侨城的净利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1亿元、38亿元 , 分别同比下降55%和70% 。
华侨城依旧增收不增利 , 这不仅是房地产行业央企的一份最差成绩单 , 而且多年增收不增利的事实也暴露了华侨城倚重的文旅+地产模式所存在的隐忧 。

文旅产业是华侨城固有的标签 , 当别的房企嗅到文旅产业所蕴藏的巨大机会的时候 , 华侨城早已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 。
2015年9月 , 段先念正式担任华侨城董事长 。
同样是在这一年 , 华侨城把其“旅游+地产”模式升级为“文化+旅游+城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 , 并开始了在全国的快速布局 , 与多个省份都有文旅合作项目 。
在新的发展模式的驱动下 , 从最初的锦绣中华以及世界之窗等 , 到欢乐谷及玛雅乐园等主题乐园品牌 , 再到主题景区+生态体验的东部华侨城 , 直至集商务、商业、休闲、旅游、文化为一体的欢乐海岸 , 华侨城的文旅产业业态不断丰富和迭代 。
“依托文旅项目为核心而形成的片区综合开发一直以来是华侨城的独特优势 。 ”华侨城副总裁张大帆在业绩说明会上回答股东提问时表示 。
【|华侨城:登顶千亿,困于“双拼”模式】但事实是 , 虽然去年华侨城旗下的各个业态接待游客7797.9万人次 , 同比大增82% , 但去年旅游综合业务收入433亿元 , 同比持平 , 占全部主营业务收入的42% , 而在2016年为45.11% , 这一业务的比重进一步下降 。
而且 , 为了践行新的发展模式 , 华侨城近几年一直在“卖卖卖” , 以腾笼换鸟 , 以旧换新 。 据不完全统计 , 2018年 , 华侨城转让了18家子公司和1个资产包;2019年 , 华侨城也陆续转让19个子公司股权;2020年 , 华侨城完成11个股权转让项目 。
更重要的是 , 华侨城号称在主题公园领域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 但如今 , 在华强方特、宋城演艺、恒大、万达和融创等相继拿出了各自的拳头产品 , 华侨城正在失去其先发优势 。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华侨城 , 一座走不出的城》 。 虽然是一篇软文 , 但却写出了华侨城“造城实践”的成功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