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井村|石头不会变老 它一直年轻

刘井村|石头不会变老 它一直年轻
文章图片

刘井村|石头不会变老 它一直年轻
文章图片

67岁的刘建社 , 在河南洛阳伊河两岸的峭壁上 , 做了50年石匠 。
很多人都知道 , 这里保存着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窟--龙门石窟;很少有人知道 , 从北魏孝文帝年间起 , 有10多个朝代的石匠在这里刻凿长达1400余年--这是刘建社的前辈们 。
龙门石窟现存2345个洞窟像龛 , 几乎每一处刘建社都去过 。 他不清楚改朝换代的历史风云 , 也不晓得那个最大的卢舍那大佛是什么来头 。 但11万余尊造像的朝代 , 他能够依稀辨认--用自己的方式:“衣裳不一样 , 胖瘦不一样 。 北魏的服饰比较花哨 , 唐朝的佛像稍微胖一点?”
这个初中文化程度的老石匠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修好它们 , 让龙门石窟传下去 。

【刘井村|石头不会变老 它一直年轻】成为一个石匠 , 是刘建社还没来得及选择就已经到来的人生 。
1955年 , 他出生于洛阳诸葛镇刘井村--这是一个世代刻石为生的“石匠村” , 距离龙门石窟约5公里 。
刘井村坐落于伊河南畔 , 据媒体报道 , 这里“灌溉极为方便 , 当地人称其为井地 。 刘姓人最早迁居于此 , 就以井字命名 , 称刘井” 。 村子附近有一采石场 , 凭借丰富的石料资源 , 刘井人世代在此采石、雕刻 , 与石结缘 。
龙门石窟自开凿以来 , 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人 , 都依附着石头度过 。 自刘建社记事起 , 村里“家家户户都有石匠” , 自己的祖父和父亲也是 。 在见到龙门石窟之前 , 刘建社就在村里见过一尊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所刻的石佛像 。 更早些时候 , 文物部门还在刘井村发现了“隋佛”和“唐佛” 。
1962年 , 7岁的刘建社跟着村里的一群孩子出来玩 , 第一次见到了龙门石窟 。 那时他对“文物”还没什么概念 , 只觉得“很稀奇”--以前听村里人说起过这里有座大佛 , 他以为得有两米高吧 , 没想到真正站在大佛面前 , 发现光耳朵就将近两米高了 。
10年后 , 刘建社初中毕业 , 正逢龙门石窟初次大修 。 刘井村的男性劳力都陆续被叫了去 , 包括刘建社和他的父亲刘书冬 。 他就这样入了行 , 接下了这份“历史传承最久”的手艺 。

1971年龙门石窟奉先寺大修 , 这是国内第一个大型石窟维修加固工程 。
刘建社回忆 , 当时多数佛像“身上残缺很多 , 凹凸不平” 。 卢舍那大佛的脸部有一道很深的裂纹 , 右臂有脱落风险 , 整尊大佛和背后的岩体甚至有了分离 。 工人们需要填补造像本体上的空洞残缺 , 通过化学灌浆、砌石加固、钢筋铆杆支撑等方式 , 对其加固维修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