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山|“打开”名人故居,青岛将城市历史文化的微缩样本转变为生活场景( 二 )


小鱼山|“打开”名人故居,青岛将城市历史文化的微缩样本转变为生活场景
文章图片

【小鱼山|“打开”名人故居,青岛将城市历史文化的微缩样本转变为生活场景】在赵太侔故居内正在进行一场猫主题的场景式展览 , 童话色彩的氛围营造吸引年轻人纷纷来此打卡拍照 。
1994年青岛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时 , 小鱼山文化名人街区的轮廓已十分清晰 。 它北起福山路北端 , 南接海岸线 , 东及栖霞路 , 西至黄县路 , 中间囊括了观象一路、观象二路、福山支路、金口二路等数条小巷 。 在上世纪30年代 , 在这一带的街巷行走 , 或在附近的小酒馆中小坐 , 遇到个把先生、名流是稀松平常之事 , 如果运气好 , 碰上来青开讲座的章太炎和胡适也非偶然 。
在《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1-2020年)》中公布的60处名人故居 , 有58处分布于市南区 , 而这其中又有超过20处集中于小鱼山历史文化街区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 其密集程度全国罕有 。 这些密集分布的名人故居 , 大都兴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 拥有独立的庭院、风格各异的欧式小楼 , 或是中西合璧的街市里院;它们置于青岛湾、汇泉湾和太平湾“三湾”海岸 , 尽享自然山海美景;它们的主人则来自文学、海洋、教育等等不同领域 , 显现这座城市昔日的辉煌与荣耀 , 共同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内蕴与精粹 , 成为青岛兼容开放的城市文化品格的一部分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这些原先看似微不足道的城市遗产 , 正越来越成为连接城市历史记忆与当下的枢纽 , 缓慢释放其存在的能量与价值 , 人们在这里知过往、鉴未来 , 更重要的是 , 讲述一个老城复兴的当下故事 。
故居复原:精工细作拓展生命“长度”
名人故居要恢复昔日的光彩 , 重现其能量与价值 , 亟须有效拓展其生命的“长度” 。 青岛很早就意识到 , 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 , 必须保留其原风貌 , 只有坚持“原建筑、原设施、原功能”的保护原则 , 方能重新激发“故”之活力 , 体现“故”之价值 。 为此青岛长远谋划 , 着眼于久久为功 。 过去20年间 , 青岛的名人故居“打开”计划缓慢而有序地推进 。
2000年 , 市财政投资超过700万元 , 对康有为故居内19户居民实施搬迁 , 修缮开放康有为故居纪念馆 , 这成为青岛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开端;2003年 , 市政府从加强文化名人故居保护的角度出发 , 首次公布了20处名人故居名录;2010年 , 由市、区两级财政共同投入1400万元合作共建 , 开放老舍故居 , 创建骆驼祥子博物馆 , 这是全国首家以文学名著命名的名人故居类博物馆 , 使青岛名人故居保护走在全国前列;同一年 , 市南区在福山路、鱼山路周边设置了“名人故居一条街”标识牌……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