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成|“五一”假期周边游成主流 数字文旅新业态引关注

【游成|“五一”假期周边游成主流 数字文旅新业态引关注】五一临近 , 旅游出行的话题又成为热点 , 但因为疫情的影响 , 近年来文旅业态、旅游习惯随之发生改变 。 疫情后迎来高速发展的“精致露营”新场景成为消费者“新宠” , 而对于那些尚不能自由出行的地区 , 沉浸式文旅产品成为新的选择 , 聚焦跨界融合、关注科技赋能 , 多元融合的现代文旅产品逐渐成为城市新IP、城市新名片 , 数字文旅也悄然兴起 。
五一”周边游成主流
携程近日发布《2022“五一”假期出游趋势预测报告》 , 数据显示 , 今年“五一”旅游市场的复苏程度较清明假期有所回暖 , 酒店、机票、民宿、租车等品类均有逾10个百分点的增长 。 根据报告 , 在多地收紧疫情防控政策的情况下 , “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内游”“周边游”成为主流出行方式 。
疫情之下 , 人少、树多、空气好的户外空间 , 是人们今年“五一”出游的重要选择之一 。 从清明火到“五一”的露营 , 以及公园里随处可见的飞盘、徒步、骑行、野餐等 , 都成为人们周末和假期的热门玩法 。 马蜂窝发布的《2022露营品质研究报告》显示 , 露营的第一属性就是“拥抱自然” , 在自然之中 , 层出不穷的玩法正为露营开辟更多想象空间 。 “露营+踏青赏花”“海边露营+水上项目”“星空露营+篝火舞会”等“露营+”玩法为其赋予了无限生机 。
同程旅行大数据则显示 , 今年“五一”假期前夕 , 文化相关的景点和体验深受年轻游客关注 , 博物馆相关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84% 。 博物馆取代了主题公园 , 成为家长们最关注的“遛娃圣地” 。 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等热度较高 。 另外 , 还有一些博物馆举办各式专题展览 , 也吸引了不少关注 。
数字文旅等新业态蓬勃而生
而对于更多文旅行业的从业者 , 都在思考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和在变局中开新局 , 赢得一些新的发展机会 。 受限于出行的性质 , 数字文旅新业态“文旅数字化”也受到关注 。 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 , 不仅加速了传统文旅行业的转型升级 , 还以创意创新、流量数据做加持 , 结合自身资源精准地做游客需求的运维 。
敦煌研究院投资建成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 , 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 , 利用数字化技术采集洞窟内景和壁画彩塑 , 并借助具有最佳视觉艺术效果的8K影院系统播放《千年莫高》和虚拟漫游洞窟《梦幻佛宫》两部数字电影 , 帮助游客更好欣赏和体验敦煌文化艺术 。
如何通过数字经济有效地帮文旅景区进行宣传与赋能?中国港口博物馆的馆长冯毅在近日参加 “数字地标”线上圆桌论坛时表示 , 未来的数字世界 , 可以归纳成为价值 , 融合和创造 , 中国港口博物馆从事的博物馆工作的一部分是管理馆藏藏品 , 博物馆的藏品是博物馆的物质基础 , 也是开展展览、开展教育、开展其他专业活动的基础 。 文旅数字化 , 能让博物馆的藏品经过艺术化和数字化的创作 , 能够被线上收藏和品鉴 。 甚至普通人也可以用来构筑属于自己的“线上博物馆” , 这样数字收藏不只是来自于这一个国家、一个地区 , 它可以是全世界的博物馆藏品 , 所以这样的“线上博物馆” , 它有无限多的延伸可能性 。 据了解 , “数字地标”由数字文化共创社区“造浪文化”发起 , 已获得首批重量级文博景区响应:包括中国港口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4A景区)、河南安阳殷墟景区(世界文化遗产、5A景区)、敦煌文旅玉门关景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文旅智慧旅游、安徽文旅黄山中国书画小镇等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