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支书|访牛背脊骨山战场遗址

□熊召政
大约半个多月前 , 看妹妹一家人游英山牛背脊骨山赏杜鹃发来的照片 , 那一簇簇红的、紫的、黄的、白的 , 甚至还有黑的五彩杜鹃 , 一簇一簇 , 一树一树 , 在人迹罕至之地 , 那么蓬勃 , 那么灿烂 , 不免心向往之 。 照片虽是瞬间的捕捉 , 但我从花树的静止中看到它们的摇曳 , 以及摇曳中的诗意;它们的摇荡 , 以及摇荡中的狂野 。 于是动了怀乡之思 , 便想着利用五一的小长假 , 到故乡的牛背脊骨山看一回杜鹃 。
每次从武汉回乡 , 从江汉平原一入大别山境 , 便觉心旷神怡 。 故乡的山水 , 在仲春与仲秋两个季节最是好看 。 特别是春雨霏霏之际 , 看氤氲的雨雾缭绕着群山 , 鸡犬桑麻 , 竹树篱落 , 以及鹧鸪啼叫着的茶地 , 山花簇拥着的村居 , 莫不在春水滋润中飘逸、变幻 , 如吴冠中的水墨 , 在静恬中展现艺术之美 。
今天恰好雨雾飘忽 , 武汉到英山有高速公路可达 , 从杨柳湾站口下道转入乡村公路 , 一段美丽的溪山行旅就在飘飘忽忽的雨雾中骤然展开 。 大道直如发 , 是哲理;山路曲如藤 , 是风景 。 从土门河到胡家湾近二十里盘旋而上的山路 , 真个是似幻还真 , 仿佛让我回到了童年 。 路边虽不见扶犁耕作的农人 , 但挽着竹箩采茶的村姑却是随处可见 , 犁锄时代已成历史 , 茶之故乡永续生机 。
旅行车在一处山坳中的小楼前停了下来 , 大门上悬了一块匾 , 名“红军之家” 。 这是一处乡村客栈 , 主人姓胡 , 当过胡家湾村的党支部书记 。 陪同告诉我 , 胡支书现在专门建设牛背脊骨山公园 。 我不免纳闷 , 这人烟稀少的深山也能建公园?胡支书介绍说 , 牛背脊骨山是一座红军山 , 1934年 , 红25军撤离大别山踏上长征路前夕 , 曾在牛背脊骨山上打了最为残酷的一仗 。 国民党军队两个师对三千余名红25军将士展开合围 , 试图消灭这支红色武装 。 红军留下一个团的三百余名战士扼守牛背脊骨山 , 掩护主力部队撤退 , 激战三天三夜 , 除了数十倍的敌军轮番进攻 , 敌军还派有飞机轰炸 。 最终 , 在山上坚守的288名红军战士全部战死 , 当地乡亲将他们的遗骨就地掩埋 。 胡支书从小就听到这些红军的故事 , 深感责任 , 他趁着乡村振兴的春风 , 修通了上山的公路 , 并修建了无名烈士墓 。 如今 , 国家长征公园已将这里连同陶家河的红25军军部及各个分支机构的驻地列入了保护及建设范围 。
听了这个故事 , 我登临牛背脊骨山的意愿更加强烈了 。 胡支书领着我们登山 。 牛背脊骨山海拔超过了一千米 , 山顶即绵延的山脊 。 我们沿着山脊 , 从牛尾走到牛头 , 两侧尽是杜鹃树 , 右侧有一条蜿蜒的壕沟 , 胡支书说这就是红军打阻击战挖出的战壕 , 如今已是省级文保单位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