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晓港时光

□朱东锷
家附近有一座公园——晓港公园 , 或娱乐休闲 , 或运动健身 , 这里留下了我不少快乐时光 。
这是闹市中的宁静一隅 , 前进路、东晓南路、昌岗路和江南大道四条马路像一个“井”字把鳞次栉比的楼房、街巷和晓港公园包围着 。 一条连接珠江前后航道的河涌将这座公园切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 河涌因南汉宫人习马练武之余到涌边饮马而得名“马涌河” 。 近公园东门的云桂桥和中部的晓桂桥横跨马涌河 , 连通两岸 。
云桂桥距东门仅约50米 , 桥头与甬道相连 , 甬道另一边是一处古海岸遗迹“沧海遗礁” 。 沿路往前 , 有一片浪迹斑驳的红岩石岗 , 是此地沧海桑田变迁的见证 。 红岩石岗以西是名为“走马岗”的一片山坡 , 相传是南汉宫女练骑射箭的遗址 , 山坡上竹木萧萧 , 隐隐如马嘶鸣、箭穿云之声 。
每次到晓港公园 , 绕园漫步后 , 我总会在云桂桥上驻足 , 凭栏远眺 。 这样的时候 , 我总会想到一个人 , 南海人何维柏 。 他是明朝嘉靖十四年中进士 , 历任浙江道御史、南京礼部尚书和福建巡按 , 为官正直清廉 , 关心民众疾苦 , 屡被罢官 。 何维柏归穗后隐居南郊小港何庄二十多年 , 潜心著述 , 留下多种著作 , 还开设“天山书院”授徒讲学 。 为方便行人往来 , 他出资在小港涌建桥 , 俗称“小港桥” 。 他的学生半数中举人 , 十余人中进士 , 乡人在小港桥头建“云桂发祥”牌坊纪念何维柏的功绩 , 从此石桥也称“云桂桥” 。 “天山书院”、“云桂发祥”引人慕名探访 , 至清代中叶 , 这一带遍植梅花桃花 , 每岁冬春 , 有如雪海彤霞 , 繁英璀璨 , 是诗人雅士探梅赏桃胜地 。
岁月更迭 , 探梅赏桃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 , 景区也在不断地拓展延伸 , 马涌河右岸开始遍植竹子 。 1958年筹建公园时因竹子的特色——广州种植观赏竹最多的公园而命名竹子公园 , 两年后陆续修建双亭、四方亭等亭台楼阁桥榭以及湖堤 , 绿化造景 , 取小港桥的谐音改为晓港公园 , 1975年初建成开放 。
现在的晓港公园一步一景 , 美丽如画 , 更令人乐而忘返 。 正对北门的“桐花引凤”景点 , 假山、鱼池、流水、游鱼、睡莲 , 翠竹、蕉树掩映着一座六角凉亭 。 一棵高大粗壮的木棉树雄赳赳地守护在甬道的路口 , 甬道直通云桂桥和东门 , 两旁遍植竹子、榕树、木棉等乔灌木 。 甬道路口右侧与六角亭的石阶相连 , 石阶下有一条横向的甬道 , 将“桐花引凤”与对面的“清竹园”隔开 。
清竹园内修竹茂林 , 曲径通幽 。 走出清竹园 , 经过一面临着“马涌河”的“草木陶坊” , 穿过世纪婚礼拍摄地 , 走过晓桂桥 , 就进入公园中部的岛景区 。 岛景区内环境优美 , 山清水秀 , 鸟语花香 , 高坡叠山 , 低台挖池 , 山得水而活 , 水伴山而媚 , 亭、廊、桥、榭处处 , 亭台皆临水 , 轻巧、典雅 。 若是晴天 , 湖水流碧 , 波光潋滟 , 更是写意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