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相对论 | 我在珠峰,完成一块“拼图”

62年前的今天 , 中国人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第一代登山人拼尽全力 , 让五星红旗飘扬在珠峰之巅 。
62年后 , 今年的5月4日 , 珠峰科考 , 再次登顶——如今的登山者 , 也是科考者 , 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科考 , 在这里迎来高潮 。
登顶 , 是全民见证的高光时刻;背后 , 又有哪些创造历史的巅峰使命?科考归来 , 中科院院士朱彤一脸“高原红” , 接受了央视新闻《相对论》采访人员庄胜春的远程采访 。 作为珠峰大气与人体健康科考分队的负责人 , 他说 , 每一次攀登 , 都是在努力完成一块有关未来的“拼图” 。 年近60岁的他 , 虽然这次只能前进到海拔6000米 , 却也有了更“高”的目标 。
观测|相对论 | 我在珠峰,完成一块“拼图”
文章图片

5月4日凌晨3点 , “巅峰使命”珠峰科考队从前进营地出发 , 开始登顶 。 队员们每人负重15公斤 , 于中午时分 , 将自动气象站背上了海拔8830米 。
观测|相对论 | 我在珠峰,完成一块“拼图”
文章图片

△登顶科考队员们在海拔8830米架设自动气象站
珠峰大本营 , 阵阵掌声响起 , 科学家们举着手机拍照录像 。 直播画面里 , 队员们为了拼接连线 , 零下二十多度摘下手套 , 抓住时间窗口 , 加紧操作 。 朱彤看着 , 兴奋又心疼:“虽然气象站已经模块化 , 设计得很简单了 , 但如果未来有可能再简化 , 会更好 。 ”
我国珠峰科考 , 由此突破了8000米海拔大关 。 除了气象站 , 科考队员们还首次在峰顶利用高精度雷达测量冰雪厚度、采集冰雪样本……“这些可能都是人类以前从没有实现过的 , 突破了我们过去很多观测和认识上的局限 , 这就是我们讲的——什么叫前沿 。 ”
上世纪70年代 , 我国开启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 。 那时 , 珠峰上的物资运送只能靠人力或牦牛 , 野外科考时 , 学生们只能依靠三大件——地质锤、罗盘、笔记本 , 老师才能用上照相机、气压表 。
如今 , 在海拔五六千米 , 直升机载人运货不成问题 , “以往走一天的路 , 十几分钟就到了” 。 朱彤还带领小分队 , 在珠峰大本营首次释放了由我国自主研发的臭氧探空气球 , “有了我们自己研发的仪器 , 就可以实现定制 , 因为我们要做的 , 是一些前人没做过的事 。 ”
朱彤说 , 如果说第一次青藏科考是“从0到1” , 证明了我们“能够做” , 如今的第二次青藏科考 , “证明我们不仅仅能够做 , 还能起到引领作用 。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