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如何与孩子一起过端午

我生长在南方 , 每逢端午就和父母一起用新鲜粽叶包粽子 , 跟着大人去看龙舟竞技 , 看到认识的叔叔伯伯在龙舟上奋力划船 , 格外兴奋 。 那种锣鼓震天、欢声笑语的场景 , 和千年前宋词中描绘的并无分别:“舣彩舫 , 看龙舟两两 , 波心齐发 。 奇绝 。 难画处 , 激起浪花 , 飞着湖间雪 。 画鼓喧雷 , 红旗闪电 , 夺罢锦标方彻 。 ”
我的孩子出生在北京 , 一方面是自然环境不同 , 另一方面我没有父辈勤快 , 孩子不但没见过划龙舟 , 其他习俗也一概不知 , 吃点超市的粽子成品就算过节了 。 于是乎 , 在他心目中 , 端午就简化成了“粽子节” 。
龙舟|如何与孩子一起过端午
文章图片

插图 王金辉
我很惭愧 , 不希望下一代只能在书里感受“碧艾香蒲处处忙 。 谁家儿共女 , 庆端阳 。 ”也想和孩子一起补补课 ,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
过节 , 不只是吃喝玩乐 , 更要了解节日的由来、习俗的演变 。 说起端午的故事 , 首先就想到诗人屈原 。 “节分端午自谁言 , 万古传闻为屈原 。 ”其实 , 龙舟竞技、祭祀的习俗早已存在 。 据民俗学家考证 , 端午节很可能是源于古代对星象的观察和崇拜 。 中国古人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 , 也就是俗称的“二十八星宿” 。 其中东方的七个星宿 , 似龙形 , 美其名曰“东方苍龙” 。 仲春 , 苍龙七宿的角宿出现在地平线上 , 即“二月二 , 龙抬头”;仲夏 , 苍龙升至正南中天 , 即“飞龙在天”;秋天 , 苍龙自西方缓缓落下;冬天 , 苍龙隐没于地平线以下 。 苍龙七宿的出没周期与一年的农时周期相一致 , 可以指导农事;端午时节“飞龙在天”也衍生了祭龙习俗 。 在中国南方 , 人们利用水系众多的自然条件进行龙舟竞技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人们将端午习俗附会到历史人物身上 , 如伍子胥、孝女曹娥、越王练兵 。 因为屈原的精神和诗词的魅力深入人心 , 所以将端午节跟屈原联系起来的说法逐渐占据了主流 。 “沅江五月平堤流 , 邑人相将浮彩舟 。 灵均何年歌已矣 , 哀谣振楫从此起 。 ”“千年忠义气 , 日星光 。 ”可见,传统文化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 。
端午节内容丰富 , 影响深远 , 不仅古代诗歌中反复吟诵 , 现代作品也时常描述 。 如果不了解端午节 , 就很难理解很多文学作品 。 例如 , 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表达对童年生活和故乡的热爱 , 也让高邮的咸鸭蛋享誉全国 。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里 , 端午节是重要的故事背景 , 反映了民风的淳朴、少女的纯真、人性的美好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