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武汉街道空间与历史建筑串成“城市客厅”

_原题慢生活消费在武汉沿江大道越来越火 街道空间与历史建筑串成“城市客厅”
汉口|武汉街道空间与历史建筑串成“城市客厅”
文章图片

沿江大道人行道更宽了 , 慢行空间深受市民欢迎 。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任勇 摄
【汉口|武汉街道空间与历史建筑串成“城市客厅”】伴着轮渡码头的汽笛声 , 欣赏沿路的近代历史建筑群和街头博物馆 , 时不时还有酒吧歌手的流行乐掠过 。 6月8日晚8时30分 , 汉口沿江大道依然人流如织 , 这里是武汉永远的“门面担当” 。 成群结队的游人从汉口江滩步出 , 在沿江大道上漫步 , 踩滑板的小朋友 , 推婴儿车的妈妈 , 慢跑的年轻人 , 疾驰而过的快递小哥 , 还有在街头一坐半天的老人 , “吹下江风很舒服 。 ”
■ 可慢行可骑行 , 每隔30米就有1处座凳
市民李莉在一元路长大 , 对这条路的变迁感受极深 , “以前江边路很窄 , 没有这些步行骑行道 , 也没有树荫遮挡 。 ”她印象最深的是 , 女儿小时候她推着婴儿车沿江边散步 , 走一段路就得把小车搬上搬下 , “现在推婴儿车的、坐轮椅的、开电动车送外卖的 , 在这条路上各行其道 , 畅通无阻 。 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生活质量的提升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中 。 ”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从江汉关出发 , 第一感觉是视野开阔 , 各种箱柜、电线都埋入地下 , 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之间 , 用花境隔开 , 路灯也和周边的老建筑十分搭调 。 走动起来 , 一个字——“平” 。 路面平整 , 不会磕磕绊绊 , 路口站石与人行路面连接处基本削平 , 步行一路无障碍;常令人头疼的井盖问题在这条路上“隐形”了;连树篦子都是精心拼砌的 , 树池与人行路面平齐 。
采访人员从沿江大道长江二桥步行到江汉关博物馆 , 沿历史建筑群一侧沿路细数 , 一共有95处座凳或座椅 , 一般间隔30米一处 , 最近的只间隔一两米 。 座椅设置因地制宜 , 有单独的木座椅 , 有围绕树穴的砌石座凳 , 还有采用分级式护脚墙挡墙形成条形木质座椅 。 除了95处外 , 沿线每个公交站台还设了三处座凳 。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沿江大道项目负责人介绍 , 2018年 , 武汉市推进长江主轴规划建设 , 同时为次年的军运会赛事保障需求 , 提出将“办赛事”与“建城市”相结合 , 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 沿江大道长江二桥到江汉关段成为最高规格的“卓越段” , 重新规划设计 , 2019年改造完成 。
重新分配路权 , 扩大慢行空间 , 还路于人 。 就这样 , 机动车道从3.5米压缩至3米;原本狭窄的非机动车道拓宽为11米慢行空间 , 增加3排乔木绿廊;全线取消停车位 , 将街道空间与沿线历史建筑串成武汉的“城市客厅”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