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它是唐代天山以北最大的城——由北庭故城说开去

【考古中国】
天山之北 , 有一条大路 , 那是绿洲丝绸之路;天山之北 , 有一座大城 , 那就是北庭城 。
从空中俯瞰 , 位于新疆吉木萨尔县的北庭故城遗址 , 占地1.5平方公里 , 城市的大格局清晰可见 , 大致分为一内一外、一大一小两重城 。 有意思的是 , 两重城都是完整的城池 , 均有城墙、壕沟和城门 , 城墙每隔60米左右设一马面 , 每一段城墙中部有一座和马面合二为一的高大指挥台 。
天山北麓古代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一座城市 , 天山以北地区唐代最大的城市为什么会在吉木萨尔县呢?这种城市布局在新疆比较特殊 ,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是北庭军镇体系出现的原因及发展历程的结果 。

西域何以重要
在古代 , 农耕和游牧是差异很大的两种经济形态 , 因此 , 两种人群的思想理念差异较大 , 统治方式更如水火不容 。 正如班固所说:“其地不可耕而食也 , 其民不可臣而畜也” 。 对于农耕社会而言 , 游牧人骁勇善战、居所分散 , 无法有效收取税赋 , 直接统治草原的成本远远大于收益 。 当然 , 游牧人对农耕世界也有很多不理解和偏见 。 总体来说 , 不断崛起于蒙古高原的游牧帝国 , 其主要目的并不是入主中原 , 而是通过贸易、骚扰、劫掠、讹诈等方式从农业社会获得各种物资 。 农耕为基础的中原王朝也不会试图去经营纯粹的草原地区 , 往往采取和亲、馈赠、互市和阻隔、分化、集中兵力短期出塞攻击的两手策略 , 以最小代价追求互通有无的相安无事 。 如果乘天时地利人和之机 , 统而少治 , 达到“四夷宾服” , 则幸为盛世 。
然而在西域 , 情况有所不同 。 从历史看 , 新疆为核心的西域是欧亚大陆的腹心地带 , 处于几大文明板块接壤的区域 , 具有重要的交通、地缘战略价值 。 对于蒙古高原占有军事优势的草原帝国而言 , 可以很容易地从西域获得财宝、生产与生活资料、人力和人才等 。 而强盛的中原王朝 , 对西域同样势在必得 。 首先这里是军事战略要地 。 比如 , 汉朝可以联络乌孙和绿洲诸国 , 实现“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 。 其次这里是东西交通必经之地 。 比如击败了西突厥人以后 , 唐太宗曾兴奋地对来自中亚安国的人说:“西突厥已降 , 商旅可行矣!”同时可能还有一些深层的原因 。 比如中原王朝自古以来 , 总有“广地万里 , 重九译 , 致殊俗 , 威德遍于四海”“声教所暨 , 无远弗届”的抱负 , 追求“六合同风 , 九州共贯”的理想 , 渴望达到“山河大地 , 海晏河清 , 四夷咸服 , 四海无虞”的境界 。 另外 , 自汉武帝以来 , 中原王朝发现 , 西域是昆仑之所在 , 美玉之所出 , 是河源之地 , 万山之祖 , 具有深厚的人文渊源、心灵故乡的寓意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