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出一个春天|湖湘地理丨他乡成故乡:走进桑植白族村

摆出一个春天|湖湘地理丨他乡成故乡:走进桑植白族村

卷首语
两个故乡
人有两个故乡 , 一个是生你养你 , 埋葬你的土地 , 另一个是祖先的来处 , 山西“大槐树”、江西鹅颈塘、江西瓦屑坝……我们漂泊的起点——一个似是而非的地名 , 总能牵动我们内心的那根细小的弦 。
桑植的白族比我们大多数人幸运 , 他们的来处清晰又浪漫 , 喜洲、苍山、洱海 , 那里四季如春 。 无需相同的姓氏 , 同属一个民族 , 就足以心生亲切 , 热泪盈眶 。
【摆出一个春天|湖湘地理丨他乡成故乡:走进桑植白族村】桑植芙蓉桥白族自治乡合群村的村民 , 习惯了湖南的苦夏和寒冬 。 四季如春的苍山洱海 , 似乎已是久远的祖先记忆 。 其实 , 怎么可能忘记呢?民家腔、本主神的信仰、靠山面水的村落格局……那些民族的根与魂 , 早刻在他们的血液里 。
这群来自洱海旁的白族人 , 在湖南生活700多年 , 与当地的汉人、土家人、苗人共处 , 以“民家”自称 , 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得到“白族”的民族身份 。 从此 , 桑植的白族人开始了奔赴大理的寻根之旅 。 相聚时刻 , 婆娑的泪眼 , 是压抑了几百年的思念 。
相隔千里的两个村庄 , 以“姊妹”相称 。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周城村的张丕和 , 来到“姊妹村”合群村 , 传习三道茶、扎染、霸王鞭等白族文化 , 在合群村建起白族的标志性建筑——照壁 , “照壁的材料和工人 , 来自云南” 。
干完农活的老人 , 放下背篓 , 在村部的照壁前停下脚步 , 指着这个新建筑说 , “我们是白族” , 脸上写满骄傲 。 这 , 就是找寻的意义吧 。
桑植白族村
700多年前 , 他们来自大理
钟耀华 , 合群村白族人 , 82岁 。 上身白色 , 下身青色 。 他的祖辈告诫他 , 做人要一身清白 。图/朱辉峰
9月 , 湖南持续的酷暑终于消退 , 有久违的温柔的风 。 酷热的夏天 , 总让人想念四季如春的云南 。 就像700多年前 , 来到桑植的白族人 , 遥想故乡的“风花雪月”、“苍山洱海” 。
从长沙到桑植 , 近四百公里 , 全程高速 , 穿过延绵的山 。 700多年前 , 一支颠沛多年的云南队伍 , 在寄居江西数年之后 , 决定西归 。 他们走的是水路 , “溯长江 , 渡洞庭 , 漫津澧 , 落慈邑……”艰辛而漫长 , 他们最终却没有回到故乡 。 山高路远 , 战事阻隔 , 他们停下了漂泊的脚步 , 在桑植 , 插草为标 , 繁衍生息 。
700多年过去 , 他乡已成故乡 , 他们努力融入当地 , 又坚守着自己民族的文化 。 终于 , 他们等来了遥远故乡的消息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