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5年引进40多个外来项目,从贫困村发展到网红村( 二 )


在“茶山、竹海、明月窑”的产业本底上规划出了瓦窑山、谌塝塝两个老村民创业区;将艺术家院落和老村民相对集中的谌塝塝改造成新、旧融合的微村落;建设荷塘和沙坑、陶艺体验空间 , 将游客导向谌塝塝并聚集和停留;在瓦窑山规划出停车场 , 用碎石小路在竹林、人家户和馒头窑之间串联起游线;改造了沟渠 , 建设了一条临河慢生活步行道;改造了乡村道路 , 主干道的沥青路蜿蜒在树林之间……这些改造及建设下来 , 政府总体专项投入仅共计3000万 , 其他都由创业者、老村民、公益组织等机构共同出资建设 。
村里|5年引进40多个外来项目,从贫困村发展到网红村
文章图片

而行业里的建筑师、设计师成为这里的新村民 , 他们探索出了适合当地建设风格、简单高效的建筑设计建造方式 , 并在成都周边得到推广 , 大大节约了村民的改造成本;187亩国有建设用地按3个功能组团划分成17个地块 , 通过土地招拍挂手续引入多元化的社会资本 , 完成了核心区建设的资金来源 。
村里|5年引进40多个外来项目,从贫困村发展到网红村
文章图片

02
文创撬动
2014 年 , 这个村子借由一口“活着的邛窑”――明月窑 , 从这片天府之国里的寻常村落蜕变为“明月国际陶艺村” 。
原来做陶器是为了生活 , 贴补家用 。 吃饱了 , 才有心情开玩笑 。
现在是文化创意、是艺术 , 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 一种对于文化的体验 。 看来已经萧条的传统手艺 , 如今重获新生了 。
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组成立后 , 负责项目的策划、规划、招商、推广和管理 , 又有 3+2 读书荟、上海i20等公益组织进驻 , 从公益书馆、明月讲堂、乡建模式研究等方面推进这个村子的建设 。 短短几年内 , 村子走进了近百位新村民、进驻了45个外来项目 , 并有30个村民项目开始经营 。
村里|5年引进40多个外来项目,从贫困村发展到网红村
文章图片

“莲逢鲜藕思秋意 , 人间有味是清欢 。 ”喜欢清雅恬适之乐的文人 , 更会享受乡村的美 , 体会乡村的意 。 明月村的“茶山、竹海、古窑” , 就招来了这么一拨儿人呢 。
村里|5年引进40多个外来项目,从贫困村发展到网红村
文章图片

“青黛”开在“搞事情”小酒馆旁 。 两位主人是蒲江当地返乡青年 , 做着草木染的工作 , 接受线上订单 。 她们的创作得到了诸多肯定 , 可以量身定做的经营方式也吸引了许多人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