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待月西厢下

? 董全云
山不在高 , 有仙则名 。 其实 , 一个寺院亦是如此 。 比如 , 蒲州的普救寺 。
当我站在这所寺庙前时 , 橘红色的夕阳斑驳地投射在这个寺院的红色院墙上 。 寺前空旷的广场上正在施工 , 破碎机发出刺耳的轰鸣 。 在弥漫的灰尘中 , 我撩起裙角 , 小心地躲开脚下的碎石 , 来到门口 , 一位身着制服的管理人员拦住了我的脚步 , 告诉我已经下班 , 想游玩明天过来 。 这时 , 门口朱红色的栅栏后面一个黄色袈裟的身影惊鸿般掠过 , 我怅然隔着栏杆 , 遥望重门深处108层青色石阶上的莺莺塔 。
傍晚 , 在蒲州找了个民宿住下 。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来到寺门口 , 原想着我们会是第一个 , 没想到已经来了几名游客 。
一对年轻的情侣站在门前的全景图前 , 用指头点着 , 按章索图找何处是西厢 , 何处是崔莺莺的住处 。 当年 , 张生赴京赶考 , 途中遇雨受阻 , 到普救寺游玩 , 结果遇见扶送父亲灵柩回乡而滞留寺内的崔莺莺 。 张生借住在普救寺的小西轩 , 和不远处梨花深院的崔莺莺一见钟情 , 一出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西厢记》 , 让位于蒲州的普救寺成了驰名中外的“爱情圣地” 。
拾阶而上 , 温暖的阳光透过寺内的绿树缝隙 , 愈发显得祥和与幽静 , 钟磬悠扬 。 殿宇楼阁 , 廊榭佛塔 , 依塬托势 , 殿宇庄严雄浑 , 加之和《西厢记》故事密切关联的 , 从张生借读的“西轩” , 与之相睇的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 , 以及白马解围之后张生移居的“书斋院” , 美女导游小高温柔静美的讲解让人对这座古寺有了更深的了解 。
【梨花|待月西厢下】青色香烟缭绕的大雄宝殿前 , 一位身着灰色僧袍的小沙弥在堂前做功课 , 见我拍照 , 忙一缩头躲入门后 , 让我不禁哑然失笑 , 瞬间又觉唐突 , 打扰了出家人的清静 。
大雄宝殿的西侧 , 就是张生当年借读的西厢 。 宝殿的东侧有一个独院 , 那是莺莺和她的母亲、侍女红娘和弟弟欢郎住的梨花深院 。 推开木色院门 , 迎面是一块原木雕花屏风 , 屏风上有一首诗:“待月西厢下 , 迎风户半开 。 隔墙花影动 , 疑是玉人来 。 ”“待月”是西厢记故事的“卖点” 。 崔莺莺托红娘给张生的回信 , 张生去信时赋诗云:“莫负月华明 , 且怜花影重 。 ”在故事中 , 才子佳人定好暗号 。 夜半 , 月华如水 , 张生越墙偷会莺莺 , 才引出一出《西厢记》千年绝唱 。
跳墙之处 , 果真生有一株可攀缘上墙的杏树 。 导游道 , 原来的那棵杏树很大 , 可惜已经死了 , 后来人们又依样在原处栽了一棵 , 黑色皴裂的树枝探到墙内 , 有心之人试了试 , 果然可以缘墙而入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