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把婆婆当亲妈?


?要不要把婆婆当亲妈?

文章插图
“公婆来了 。”这是女作家六六的小说《双面胶》里的第一句话 。这意味着,从此,“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上海媳妇胡丽鹃的生活罩上了乌云 。一个屋檐下,两个年龄相差二三十岁的女人明争暗战,中间夹着一个狼狈不堪的男人 。
小说结局令人震撼:刚学会说话的儿子对“妈妈”一词的本能反应竟然是“妈妈坏”,忍无可忍的丽鹃终于爆发:“你妈在我这里吃我的住我的,说是替我带孩子帮忙,心里指不定怎么恨我呢,你恨就恨吧!还要教唆我儿子恨我,我看她是空心笋子流黄水,坏透了!”
丈夫亚平盛怒之下出拳,击中了丽鹃的太阳穴 。。。。。。这太惨烈了—电视剧里,编剧六六没让丽鹃死,只是,她的生活分崩离析 。
只要涉及婆媳关系,无论小说还是电视剧,都可能很火,“有婆婆的女人,做了婆婆的女人,夹在老妈老婆之间受夹板气的男人”,都是目标人群 。在外企任人力资源经理的Nancy说,她喜欢看这类伦理剧,尤其爱听媳妇们控诉婆婆,觉得解气:“她们说出了我想说但绝对不敢对婆婆说的话!”
婆媳间没有天然的爱
对立,冲突,复杂……婆媳关系总是让人恐惧 。与这种真实现实相对应的是,人们又往往对婆媳关系抱有“亲如母女”的理想化期待 。是啊,在最初,因为一个男人而缔结婆媳关系的时候,谁会抱着树敌的想法呢?
3年前,李慧结婚时还很自信地认为,凭自己的善良、好脾气和耐性,一定能跟婆婆处好,因为她在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总是很愉快 。她尝试去爱婆婆,但李慧最终失望了 。她感到,婆婆那双窥视的、挑剔的眼睛,总在冷冰冰地观察和评判她 。想要爱婆婆,太困难了,也太牵强了 。
“一样是叫妈,可婆婆和自己的亲妈完全不一样!自己的妈真心疼你,为你着想,急了可以跟她嚷;婆婆就不一样了,她最初的立场就不是爱你的,她是挑剔你、挤对你 。”对这个凭空多出的妈,李慧爱不起来 。
另一方面,婆婆也难以像爱女儿一样地爱媳妇!52岁的傅荔说,最初也希望能爱媳妇,可媳妇真的过了门,那种爱的感情就是酝酿不起来 。
其实儿媳人不错,在外企,挺能干,对她也尊敬,但跟女儿比,还是差太远了 。“彼此之间好像都有那么一股劲往外推,也许是敌意?我总觉得她太懒,老支使我儿子,这点让我特别不舒服 。”
渴望婆媳关系亲如母女的努力绝大多数会遭遇失败 。不错,我们是叫婆婆“妈妈”,可这种关系是Mother-in-law和Daughter-in-law,这种“先天不足”的亲属关系,想说“爱”字,太难了 。
问题就在这里 。
“不能把婆媳关系与真正的母女关系相提并论 。母亲和女儿的情感联结是切不断的,她们之间可以相互攻击,关系的容纳度也很高,但婆媳之间则没有这种情感联结,容纳度也同样没有 。”心理治疗师荣伟玲说 。
荣伟玲认为,可能就是源于对婆媳关系抱有“亲如母女”的不恰当的期待 。“婆媳间没有天然的爱,要求没有血缘关系、又从没有在一起生活过的两个女人相爱,注定会失望的 。”
婆媳目标一致?一个唯美假设
由婆媳关系导致伴侣关系出现危机的情形,在我们身边太多了 。35岁的张薇就是因此离婚的 。她困惑:我和婆婆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所爱的男人的幸福,却为什么如此冲突呢?
“你和婆婆的目标是一致的—这样的想法太唯美了 。”心理治疗师荣伟玲说:“我们太习惯于从唯美的角度去描述、解释人类的关系和情感,这可能会妨碍我们看到关系的本质 。婆婆和媳妇之间不但没有天然的爱,而且是相互竞争的 。”
在很多西方国家,婆媳关系不是个了不起的问题 。他们的价值观是:夫妻关系第一重要,与父母的关系是次要的,因此婆媳之间的界线也是明确的 。但在中国,与父母的关系往往高于夫妻关系,这就使得即使在结婚后,父母也可以影响子女的伴侣生活 。
荣伟玲认为:“中国人往往不懂得经营夫妻间的柔情,却更看重自己亲手培养起来的异性,包括母亲对儿子、父亲对女儿 。这就使得很多母亲在儿子结婚后会感到失落,往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想要重新得到儿子 。”
这就是为什么,婆婆总是挑剔儿媳妇—也许在她心目中,只有她自己才是儿子最理想的爱人?这也是大多数中国母亲的现状:母子之间有如此多的爱,纠缠而无理性,母亲在儿子结婚后还如此深刻地介入他的生活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