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古诗 清平乐村居的意思

【原作】


清平乐·村居——[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清平乐村居古诗 清平乐村居的意思

文章插图
【注释】
村居:选自《稼轩长短句》 。清平乐,词牌名 。村居,这首词的题目 。


茅檐:指茅屋 。


溪上:溪边 。


吴音:吴地的方音 。作者当时居住的地方信州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地方,故称吴音 。相媚好:互相说一些取悦对方的话 。


翁媪:老夫老妇 。媪(ǎo),老年女人 。


织:编织 。


无赖:贬义词保用,这里是淘气、顽皮的意思 。
【翻译】


淙淙流淌的小溪,岸边长满了绿绿的小草,一座低矮的小茅草房就坐落在绿油油的草地上 。两位白发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在用地道的吴地土话互相取悦着,语调柔媚而又亲昵 。


【清平乐村居古诗 清平乐村居的意思】老人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去小溪的东边锄豆子了,二儿子在院子里编织鸡笼子呢,最讨人喜欢的还是小三儿,正趴在小溪边剥食着莲蓬 。
【赏析】


作者辛弃疾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 。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 。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


本篇是一首描写农村田园生活的著名词作 。作品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的三个儿子的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诗人对安逸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


作品分为上下两阕 。


上阕写的是两位农家老夫妻在茅檐下喝酒谈天的情景 。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作品开篇就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清新明快而又充满着田园色*彩的大环境,一所低矮的小茅草房,紧挨着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小溪的边岸还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环境幽雅恬淡,令人想往 。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作品接下来些写房子的主人,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喝了点儿小酒,亲昵地坐在一起唠家常 。温馨,愉悦,充满了和谐与幸福 。
下阕写的是老人的三个儿子的不同情形 。这是一个充满了幸福与快乐的家庭 。在这里,作者采用的是白描手法,直接写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 。大儿子正在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子;三儿子年幼调皮,只知道玩,那玩也有其独有的特点,趴在小溪的边上剥莲蓬吃呢 。从短短的文字中,我们似乎望见了小溪两岸绿油油的庄稼,在草地里啄食昆虫的成群的小鸡,溪头大片的荷塘,田田的荷叶 。场面清新,人物形象鲜明,充满了浓郁的田园乐趣 。


作品在写法上一方面是善于抓住农村生活的特征描写环境和人物,自然生动,风格朴实 。另一方面是质朴的语言,简练的白描手法 。作品笔墨虽少,却能做到农村生活的场景优美明晰,人物形象鲜活,自然,生动,活泼,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这与作者长期深入农村生活体验民俗民风是分不开的 。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laoyang1981@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