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演丰镇:蓝绿相融白鸟飞

从地图上看,海南岛东北部有一个开阔的豁口——铺前湾,海湾的西边有一个漏斗状的河流入海口 。此处便是位于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的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王国” 。古称“豆藤市”的演丰是海南著名的革命老区和侨乡,但它近年来广为人知却是因为一片绵延于海岸线上的红树林 。
海口演丰镇:蓝绿相融白鸟飞
文章图片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群鸟儿飞过水面 。通讯员 王聘钊 摄
【海口演丰镇:蓝绿相融白鸟飞】历史
大地震造就“海上森林”
演丰设镇的历史已近百年 。1933年,当时属琼山县的演顺乡和丰华乡合并,合并后的乡镇被命名为“演丰” 。演生不息,丰盛多姿,这次不经意的定名,仿佛再现了演丰的一段地质史——地震摧毁了田园村庄,催生了一片滩涂湿地,湿地上慢慢长出了繁茂的红树林 。
400多年前,演丰沿海一带还是一派小桥流水、炊烟袅袅的景象 。明万历年间(公元1605年),琼北发生大地震,致使今演丰东寨港一带的72个村庄永远沉入大海,多条河流入海口发生变化 。“大自然总是公平的,演丰经历了空前的灾难,也获得了大自然的馈赠 。”黄奕芳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演丰人,曾在演丰镇文化站工作近40年,他告诉海南日报采访人员,那次大地震过后,东寨港一带不仅有了“海底村庄”,还形成了大片湿地和红树林 。
作为热带、亚热带特有的海岸植物群落,红树林生于潮汐之间,在数百年间顽强抵御着海浪、台风的冲击,是当地人眼中的“海岸卫士” 。
古时,人们对红树林的生物特性不甚了解,但很早就认识到了其在防风、固土方面的作用 。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东寨港一带的林市村的《林市村志》记录了“禁砍茄椗”十条,“茄椗”即当地人对红树的称谓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载保护红树林内容的村约 。海口三江镇上山村一块立于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的“奉官立禁”石碑上,记载了当时“地陷空暇”后“粮米无归”,官府号召村民种植“茄椗”“以扶村长久”的历史 。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寨港一带的红树林一度遭到砍伐 。为了保护红树资源,1980年1月,广东省政府批准建立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1986年7月,该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类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我国首批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7个湿地保护区之一 。
此后,东寨港红树“家族”有序繁衍,目前共有36个树种,其中水椰、红榄李、海南海桑、卵叶海桑、拟海桑、木果楝、正红树和尖叶卤蕨为珍贵树种,海南海桑和尖叶卤蕨为海南特有树种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