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极岛|流水线生产的伪古城,我看腻了

东极岛|流水线生产的伪古城,我看腻了

文章图片

东极岛|流水线生产的伪古城,我看腻了

文章图片

东极岛|流水线生产的伪古城,我看腻了

文章图片

东极岛|流水线生产的伪古城,我看腻了

【东极岛|流水线生产的伪古城,我看腻了】作者 | 李翼题图 | 图虫创意
古城似乎不再像过去那样成为人人为之神往的“文化打卡地”了 。
丽江古城、凤凰古城充斥着大同小异的酒吧、清吧、驻唱歌手 。 南锣鼓巷、宽窄巷子虽然“南辕北辙” , 却林立着全国服装、餐饮、零食连锁品牌;兜售着包装不同的“城市记忆酸奶” , 却分明是同样的配方 。
一样的石板路、一样的飞檐灰砖、一样的特色小吃、一样的叫卖 , 对于普通游客而言 , 若想找到一座古城真正特立独行的性格和历史文化 , 还真不是一件易事 。
对一座现代化城市而言 , 古城代表着一座城市的记忆、发生过的故事、民俗文化的标本和普通人生活过的痕迹 。 若通通换成彼此复制的高楼大厦 , 一座城市 , 尤其是中国的城市 , 一定是乏味的 , 是只允许高效和经济存在 , 而不接纳人的情感和心灵的栖息地 。
在我去过的每一座拥有古城的现代化城市里 , 城市都像被划分成了两个时区 , 一个是狂奔的、焦虑的现代时区 , 另一个是隽永的、从容不迫的历史时区——在我看来 , 这便是古城区的意义 。
凤凰古城 。 (图/unsplash)
我们所熟知的诸多古城明明都承载过许多不一般的故事 , 生活过不同的民族 , 也有迥异的文化个性 , 为何在重新开发、建设、运营多年后又会给人难以辨别之感?这些古城是如何在一众历史文化建筑群里成为近年来的代表性古城的?
在逐渐衰老的古城重新融入居民生活、与城市一起蜕变的过程中 , 人们做对了什么 , 又做错了什么?
抢救古城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阮仪三被业内称为“护城人” , 曾撰写多部古城保护纪实作品 。 在他的笔下 , 我们或可窥见一些代表性古城得以留存和重新获得生机的偶然和必然 。
新中国成立后 , 许多地方政府古城保护意识极为淡薄 。
1963年 , 同济大学着手编写《中国城市建设史》 , 阮仪三跟随同济大学教授董鉴泓到山西省进行过实地考察 。 他们从大同、太原等地 , 沿着同蒲铁路南下 , 不时见到山西的许多城镇 , 像太谷、平遥、新绛、洪洞等 , 都保持着完整的古城风貌 , 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