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创造的这些 蒲松龄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老舍曾这样评价过清代文人蒲松龄 。他的一部《聊斋志异》,说尽鬼道人间,刺贪刺虐,在中国妇孺皆知,甚至走出国门,对西方文学家如卡夫卡等人也产生过重要影响 。
而这位大师的人生,却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连自己的著作也无钱印行 。种种痛处,只印证了一句古话:"穷愁著书 。"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创造的这些 蒲松龄

文章插图
蒲松龄出生在崇祯十三年(1640)农历四月十六日 。那天夜里,他的老爹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个身穿袈裟,瘦骨嶙峋,走路摇摇晃晃,胸脯上又贴着一块铜钱大的狗皮膏药的和尚来到了自己的卧室里 。当时妻子即将临盆,正躺在床上,蒲父正要上前拦阻,那和尚却倏忽不见了 。蒲父正惊异间,忽然被一阵响亮的婴儿的啼哭声惊醒,随后,接生婆向他报告喜讯,说他又添了一个儿子 。
他老爹高兴极了,急忙起身,"拖儿洗榻上,月斜过南厢 。"在明亮的月光的照耀下,蒲父惊奇地发现儿子的胸口处竟然有一颗铜钱大的黑痣 。他立即想到了刚才梦中的情景,黑痣的位置大小正和和尚胸前的膏药一模一样,于是认为他就是苦行僧转世 。
人们在研究《聊斋志异》及其作者蒲松龄时,竟发生了"蒲松龄究竟是哪个民族的作家"的争论 。有人说他是汉族,有人说他是蒙古族,有人说他是色目人,有人说他是回族人,还有人说他是金女真族人,众说纷纭,奠衷一是 。
蒲松龄自撰的《族谱序》中说他们家是汉族,是山东淄川人,老祖先曾在元朝当过地方官 。有学者进一步查证,《元史·世祖纪三》有记载说,元世祖忽必烈曾规定总管由汉人担任,并强调"永为定制" 。由此,认为蒲松龄的先祖蒲居仁应该是位汉人,进而可以说自元朝以来,淄川蒲氏就是汉族人 。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创造的这些 蒲松龄

文章插图
也有历史学家查证出,蒲是回族人采用的汉族式姓氏,是宋代来自西亚的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色目人)的后裔 。宋代,很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来到中国,他们的名字前大多数上"蒲"字 。"蒲"是阿拉伯语的汉译,意为"尊者"、"父亲" 。在中国定居下来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其中一些便以"蒲"为姓 。、
但根据蒲松龄《述刘氏行实》上的记载来看(刘氏乃蒲松龄之妻),蒲松龄全家信佛重僧且全养家猪,不符合山东地区回族人及其后裔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
而按照蒲松龄的《族谱序》,他的祖先是"蒲鲁浑" 。而"蒲鲁浑"是阿拉伯的汉音译 。其实,鲁浑是(灵魂)的汉译 。日本史学家要原驾藏经过多年研究,认为南宋末年官居泉州市舶使的蒲寿庚是阿拉伯人,其后裔先后迁至水春、德化,甚至海外,后来泉州市区的氏族人亦是从东石迁回的 。
据说,蒲松龄的祖上就是在那个时候迁至山东的 。但注意的是史学家苏兴则推测蒲松龄的远祖是女真人 。理由是"蒲鲁浑"是女真族习用的名字,女真语"蒲鲁浑"汉译"布囊";按照金人姓和名的关系,认为蒲鲁浑只是名,还应有姓,如乌延、蒲察之类" 。后来又有人从蒲松龄先祖蒲鲁浑、涌居仁"并为元总管"及蒲家遭到的"夷族之锅"两条线索,发据史料,为"女真说"做出了一些补更正 。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创造的这些 蒲松龄

文章插图
而且《元史》中有金末州一带的女真人降蒙之后,在大蒙古国时期任总管的例子,如淄州人奥屯世英降蒙之后曾任德兴府尹,其弟保和由德兴府元帅改雄州总管 。另外,蒲氏的"夷族之祸"发生于金朝末年 。
金朝之时,大量女真人迁到山东、河北等地,侵占农民的土地,使得大批农民失业破产,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1213年,蒙古兵分三路南下攻掉金朝,山东地区郡县亦遭摧残 。山东红袄军乘机发动反金起义,淄川、临淄一带的女真人也遭到红袄军的残酷报复,他们见女真人就杀,连襁褓里的孩子也不放过 。
《蒙古族简史》肯定地说:"蒙古族文学家蒲松龄,把采自民间的鬼怪故事编写成《聊斋志异》,借以反映社会现实,内容生动有趣 。"
关于蒙古族说的根据是,蒲鲁浑的名字是蒙古人的名字,因为蒲鲁浑和蒲居仁都当过元朝的大官,只至元末蒲家家道中落 。当代著名学者路大荒先生在《蒲柳泉先生年谱》当中明确地解释说道,相传元朝倾覆之际,蒲家曾将遗孤更名易姓寄养于外家杨氏处,明代洪武年间,又复浦姓,现在许多的蒲姓人都称他们的祖上是蒙古族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