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用作文素材事例 无用之用

“无用之用,方是大用”什么意思?意思为:无用是指没有能力,大用是成才或者好处,整句连起来就是,没有太多能力的人或事物也可能是好事或者也是优点 。
这句话体现了对无用之用的辩证看法,有用和无用是客观的,但也是相对的,而且在特定环境里还会出现转化 。如果你执着的认为某物无用,你就会看不到它的可用之处而不能为你所用 。
出自战国时期庄子所著的《人世间》,体现了庄子的“无为“思想,原文为: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
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 。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郤曲,无伤吾足 。”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
译文:
孔子去到楚国,楚国隐士接舆有意来到孔子门前,说“凤鸟啊,凤鸟啊!你怎么怀有大德却来到这衰败的国家!未来的世界不可期待,过去的时日无法追回 。天下得到了治理,圣人便成就了事业;国君昏暗天下混乱,圣人也只得顺应潮流苟全生存 。
当今这个时代,怕就只能免遭刑辱 。幸福比羽毛还轻,而不知道怎么取得;祸患比大地还重,而不知道怎么回避 。算了吧,算了吧!不要在人前宣扬你的德行!危险啊,危险啊!人为地划出一条道路让人们去遵循!遍地的荆棘啊,不要妨碍我的行走!曲曲弯弯的道路啊,不要伤害我的双脚!”
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自身招致砍伐,油脂燃起烛火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 。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 。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
扩展资料:
庄子的“无为”思想
庄子的“无为”思想主张重视合乎自然的发展规律 。不能破坏自然发展的规律,若一旦破坏自然发展的规律,我们必然会走向异化之路,自食恶果 。
依据庄子的观点,我们要想达到一定的目标,一定要像自然界的发展一样,顺应发展规律,在“无为”中实现我们既定的目标 。
人生的之道的“无为”即是指人要顺其自然,要根据自然本质的需求来追求个人在生活中的理想,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 。简单地说,便是我们要直视本心,同时要遵循自然规律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间世

无用之用作文素材事例 无用之用

文章插图
什么叫无用之用呢?庄子有关于“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的说法 。《庄子?人间世》篇末曰:“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以往解庄者大多着意于庄子对于“无用之用”的标举和张扬 。不错,庄子要人从对于“有用之用”的知以达其对于“无用之用”的知,但此并非庄子思想的全部 。“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都是从“用”的立场观物,此外,还有不以“用”的立场观物、待物 。从不以“用”的立场观物、待物而言,“无用之用”亦是有局限的 。庄子不仅要人突破“有用之用”的藩篱,以达到对于“无用之用”的知会与把握,更要人突破“用”的藩篱,以达到不以“用”的眼光和立场观物与待物 。不以“用”的眼光和立场观物、待物,才是庄子所期许的最高思想境界 。所以,在庄子哲学的视域中,关于物以及其用,有三个层次的分界:“有用之用”、“无用之用”,以及“无用” 。
一、“有用之用”
人从实用功利的立场观物,物于人而言,有“有用”与“无用”之别 。
所谓“用”,是指一物能够满足人的某种具体需要的用途,亦即某物的具体功用和实际价值,或曰使用价值 。有用之物必有其用,因为有用方被称作有用之物 。有用之物之用,简称“有用之用” 。有用之用是具体的,是人所共知的,如树木之用、葫芦之用、牛马之用等 。
相对于物之有用的,是无用 。无用是某物不具有能够满足人实际需要的性质 。因为不具有能够满足人实际需要的性质,此物亦可被人看作无用之物 。惠子向庄子抱怨: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逍遥游》 。下引只注篇名)
在惠子看来,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