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可能你并不了解自己的城市

古镇|可能你并不了解自己的城市

文章图片

古镇|可能你并不了解自己的城市

文章图片



庞大的城市森林中 , 我们都是行动有限的微尘 。 当日常的城市漫步、逛街成为一种节日 , 我们已经习惯漠视自己的城市 。
文|蒋曼
编辑|李玲
本文选自《时代邮刊》第404期


一位网名为“G僧东”的微博博主发布的“上海人在上海旅行”的系列vlog受到很多网友喜欢 。 他敏锐地发现 , 许多上海人在这个城市里生活了几十年 , 但他们对上海并不了解 。 于是 , 他专门拍摄了上海本地游系列视频 , 带领上海人在自己的城市旅行 。
何止是上海人 , 庞大的城市森林中 , 我们都是行动有限的微尘 。 当日常的城市漫步、逛街成为一种节日 , 我们已经习惯漠视自己的城市 。 街巷成了游道 , 我们和风一样通过 , 追求的是畅通无阻 。 导航耐心等待我们输入目的地 , 然后规划出最优路线 。 我们像候鸟 , 路线清晰 , 定位精准 。
叶小姐住在一座城市的边缘 , 去机场的次数比进城多 。 她早已与公共交通绝缘 , 出行不是开车就是打的 。 她对这座城市最多的就是埋怨 , 抱怨堵在路上的时间浪费了她花样的青春 。 除了天气预报和交通路况 , 她没有注意到这座城市的任何特质 , 她不关心它的历史和未来 , 她认识的物理距离最近的人都在小区微信群里 , 代号是楼栋+房号 。
她也耳熟许多地名 , 但她实在不觉得它们属于这座城市 。 附近的小区 , 陌生得像另外一个国家 。 楼下百米之外的地方 , 她都很少涉足 。 这真是现代人的独特体验 , 也许会对巴黎塞纳河边的咖啡馆 , 新加坡的街角教堂如数家珍 , 却对自己居住的城市格外陌生 , 把它作为暂借之所 , 急着挣脱 , 急着奔赴远方 。
井底之蛙是我们最恐惧的 。 远方 , 只有突破地理的界限 , 我们才能实现认知的跨越 。 当城市的边界越来越遥远 , 我们对自己的城市渐渐陌生 。 循着爆红或者众口一词的叫好声 , 人们追逐名气而去 , 走在他乡的土地上 , 对所有的名胜了如指掌 。作家陈丹燕说 , 城市是个生命体 , 它不是依靠地标建筑或者热搜而拥有生命 , 它的命运、格调、脾气、气味是那些来过、老过、走过的人 。 他们漫长而短促的人生 , 欢歌与哀泣 , 精致与衰败 , 暗黑与明亮在此跌宕起伏 。你在自己的城市漫游过吗?用脚丈量两公里以外的某处 , 不是探亲和访友 , 只是单纯地去逛一逛 。 那里的街道栽种着不同的行道树 , 路上走着我们不认识的人 , 路边有我们叫不出名字的建筑 。 但我们并不急着赶路 , 天空和大地弥漫着不慌不忙的气息 , 扎根的人和定居的树都用力生活 。每年的6月16日 , 在爱尔兰的都柏林 , 许多人会带上一本《尤利西斯》 , 沿着主人公利奥波德·布鲁姆游荡的路线 , 开始一场长达4小时的城市漫游 , 在故事发生的街角 , 他们停下来朗读书中的片段 。 那些故事 , 即使是被虚构出来的 , 也让这些十字路口从平淡的市声中脱颖而出 。 如果我们从不和自己生活的城市建立一种深刻的关联 , 只是不断地穿过、通过 , 我们很难找到自己的归属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