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云峰山,碑文记千年

云峰山 , 碑文记千年
泱泱华夏 , 万古江河 。 一代代的王朝更替 , 一轮轮的人事轮转 , 多少故事随风消散 , 多少人物昙花一现 , 多少竹简书籍被焚烧销毁 。 为了在风云变幻的光阴里尽可能地留住历史 , 于山林之中勒碑刻石便成了古人用以记事的方式之一 。
初到莱州时我便听人说 , 云峰山是必要一游的 。 倒不是因为这座山有着什么奇绝的自然景观 , 恰是山上的魏碑石刻里藏着许多世人难以知晓的古来逸事 。
三百多米的云峰山并没有高耸入云的山势 , 但不知为何 , 山间却常有云雾缭绕 , 故而得名 。 记得那天进山的时候 , 天色将暮 , 晚风习习 , 显得格外阴翳清凉 , 还真有些云遮雾绕的意趣 。 许多当地人更喜欢称云峰山为笔架山 , 只因远眺山峦时 , 但见三峰并峙 , 形似笔架 。 这是大自然的造化神奇 , 也为云峰山成为继泰山之后的第二座中国书法名山埋下了因缘伏笔 。
书法|云峰山,碑文记千年
文章图片

摄影/康泰森
【书法|云峰山,碑文记千年】山不在高 , 有仙则灵 。 云峰山上的仙气 , 都来源于山中的书法碑刻 。 在中国的书法艺术界 , 一向有“南帖北碑”之说 。 南方地区盛行帖学 , 北方则多碑刻 , 而在历代碑刻之中 , 又以魏碑为鼎盛时期 。 然而 , 魏碑虽然百家齐出、风格迥异 , 但流传后世的珍品却不多 。 云峰山间岩石突兀 , 形态各异 , 古人依山势取石凿刻 , 自山腰分布至山巅 , 铸成一片天然碑林 。 这里保存的数十件魏碑 , 无论是刻石的数量 , 还是书法的造诣 , 足令其蜚声中外 。 古今的文人雅士都怀抱着朝圣的心情来到云峰山 , 而他们最先要瞻仰的 , 便是鼎鼎大名的《荥阳郑文公碑》 。
《荥阳郑文公碑》是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公元511年)时的光州刺史 , 也是当时的书法大家郑道昭所刻 , 碑文中记载的乃是荥阳郑氏家族历史及其父亲郑羲的生前事略 。 虽然郑道昭的文章满篇溢美之词 , 且多有失实之处 , 但那雄强圆劲、宽博舒展的楷体书法 , 让每一个站立碑前的人都心生赞叹 。
穿过郑道昭纪念馆所在的小巧院落 , 沿着阶台向云峰山上登去 , 不多会儿便会望见一座六角的双檐古亭 。 亭下的汉白玉台基都已青苔斑驳 , 当代书法名家赵朴初题写的“郑文公碑亭”匾额也已褪色 , 到处都透着幽幽的清冷之气 , 可一见到亭中矗立的碑石 , 心旌就不觉动摇起来 。 尽管历经二千五百余年的风雨侵蚀 , 碑上的文字却依然明晰可辨 , 那圆润舒畅的笔势 , 仿佛可以将一路攀登而来的喘气声都消弭 , 只能随着锋芒可寻的运笔 , 屏气凝神地慢慢看去 , 心境就像亭外楹联上所描绘的那般:四顾苍茫 , 天外云吟天外海;一碑突兀 , 画中人醉画中山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