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曲村庄|记忆中的石沟塔( 五 )


食品站的供应猪肉价格分别为头等八毛三二等七毛六三等六毛八等外五毛六 。 羊肉一斤四毛三对此也有的人家舍不得、割不起将平价供应的返还肉票卖成钱 。 记得那时候村里一般按人平均分俩次肉一是、每年古会的五月十三由生产队集体买上猪杀每人分几两猪肉主要用于招待过会戚人;二是、十月初一村里杀几只羊每人分一斤左右羊肉(再天冷了怕羊瘦了杀不成)大部分人家先将骨头熬得吃了肉一直要放到过年吃一顿变味的羊肉饺子 。 好就好在俩次所分的肉当时不要现钱到年底结算扣收所以人们不考虑分还是不分家家都分不过也有的人家以一副羊杂碎抵扣斤半羊肉的村规定不分羊肉分成羊杂碎为的是吃起来实惠 。
5、家家户户炕上铺席子 。 土炕铺垫少加之烧碳难为防潮防渗每家每户炕上都要铺块用芦苇编织的席子娃娃多的人家不到一年席子就破烂不堪了只好用旧布子缝补凑乎到年底每年接近过年置办“年货”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买一块价值五块钱的新席子一进门看见炕上铺的新席子感觉好、气象新、有年味 。
6.擀毡娶媳妇 。 为了准备给娃娃们结婚提前好几年就得依靠允许自家喂养的自留羊来攒白绵羊毛准备擀妆新毡子五六十年代的人结婚不多说妆新被子到是很强调妆新毡子能擀的起俩块妆新白毡的人家就算讲究、像样子的好人家了 。
7、吃顿好的不敢说 。 多时了改善一下生活类似吃顿油糕粉汤呀莜面呀河捞呀鸡蛋拌白面用胡油煎的“油蛤蟆”呀也是有的但吃了对外不敢说怕由此露了富影响年底的救济粮救济款救济衣裳、、、说到改善生活老年人总结的是:初一十五稻黍面(人们说高粱面叫稻黍面)生日满月刺粉片要依靠的还是山药丸 。
8.掏坡解决吃粮 。 六十年代初的一瞬间国家允许开荒掏坡 , 村里南北俩山的沟岔壕坡翻了个遍包括外地的亲戚朋友也来村里住下掏坡“掏个坡坡吃个窝窝”大掏坡当时确实为保证不饿死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 可时间不长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植被国家又禁止了掏坡 。 到了七十年代有那几年在“全面割资本主义尾巴”运动中不说掏坡了就连院里种起来的瓜茄葫芦也得连根拨掉 。
9、“过素年” 。 当时村里人说的过素年是指过年也吃不上肉尤其在五十年代村里过素年的人家多的是 。 到了七十年代初 , 村里人的生活是有所改善但仍不宽裕 。 记的七四年我到沙泉公社当了通讯员那时公社灶上每年喂一口大猪到了冬天快过年的时候十几个正式非正式人员每人可分到十几斤肥猪肉 。 那年我按临时工对待分了十斤肉心喜得甚不甚可以过个“肥年”可是父母亲最终还是没舍得吃利用父亲在村里开的店任“店掌柜”的便利条件卖成了钱 。 但还好没过素年用返还肉票在食品站割了比社会上便宜的返还肉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