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听棹园小记

听棹园小记
一座城市的地位离不开经济实力 , 离不开高楼大厦和前人遗留下来的名建筑名园林 , 其中 , 大约也还有这种最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 细到一个园名 , 细到一声若有若无的水声 。
文 | 刘 放
苏州是个多园子的城市 , 王蒙先生的《苏州赋》起笔便点名“ 左边是园 , 右边是园” 。 苏州除了前人留下的名园外 , 近年又雨后春笋般冒出一批新小园子 , 也新而有味 。 我家窗下的听棹园即为其一 。
周刊|听棹园小记
文章图片

这个小园子原是一块无名公共绿地 , 花花草草不很闹猛 , 附近有几家住户自说自话以菜园子取而代之 , 你栽一方茄子 , 我播一圆辣椒 , 没有规矩也自成“方圆” 。 市政部门重新规划 , 建了一个容石桌石凳的小亭子不说 , 还有健身器械 , 还有塑胶步道 。 尤其别具心裁的是 , 在靠河的围墙中开出两段透明的栏杆 , 铺实木地板 , 游园人能倚栏杆看河水 。 河水清且涟漪 , 又有清理河道的小木船摇橹而过 , 欸乃之声有如渔歌 , 让园中人有得看还有得闻 。 棹为长的船桨 , 屈原有“桂棹兮兰枻”句 , 王安石有“归帆去棹残阳里”句 , 这“棹”声自远古迤逦而来 , 名副其实又悠久古朴 。
如此一来 , 窗下小园不再是某些人的私有菜畦 , 而是所有业主的公共休憩园或观景园 。
可别低估了百姓的审美能力和需求 , “题好一半文” , 取了个朴而雅致的园名 , 不但不见当初的种菜人有何异议而“卷土重来” , 连那些爱跳广场舞的大妈们也感觉到了无形的门槛 , 她们似乎不好意思或不忍心进驻其间 。 美能给人心灵抚慰 , 也能温情释放约束力 , 你那些喧嚣声充斥进来 , 大家还能听什么桨声橹鸣呢?要跳舞 , 释放分贝和活力 , 寻别处抛竿下钓吧 。 好的东西美的东西 , 是需要众人来呵护的 , 也是能促成众心生怜惜的 。
周刊|听棹园小记
文章图片

宁静 , 才是园林的魅力和神髓 。 我在窗口俯瞰听棹园 , 即便没有桨橹 , 也依稀能听见隐隐的天籁 , 自时空隧道而来 。 这棹 , 大约是在我的心里或梦里搅动 。
今春防疫抗疫 , 窗下的听棹园成了核酸检测点 。 临时搭起的三处检测窗口也非常别致 , 检验身份证和棉签喉咙取样的小窗口并列 , 迎接面前排纵队的等候检测者 , 仿佛是一双深情的眼睛 , 迎来 , 又送往 。 三处检测窗口的“额头”上 , 有统一标签 , 或者说是取的名儿 , 叫个“姑苏驿站” 。 让来驿站检测者明白 , 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 疫情终将过去 , 你我互相支持 , 相携渡过途中驿站 。 这个“站”名 , 能让排队等候者心情瞬间宁静下来 。 大家都保持距离 , 鱼贯检测 , 交证拿证 , 摘口罩戴口罩 , 完毕后 , 轻轻点头致意 , 半句多余的话都没有 。 整个排队队伍 , 也绝无插队现象 , 更无吵闹 , 很安静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